【WriteHouse裏的人】
有些人,你見過,交手過,不知道甚麼時候重遇。
重遇一個醫生,通常是百感交集的。
「唔,咁我知喇。」陪診的女兒,看着一位著名權威女醫生,審視病人。無數病人,無數年月,給醫者留下智慧。十指在患病受煎熬的軀體按撫檢查,與及眼裏隱藏的經驗與判斷,留下關懷。很快,她像看出了糾纏病人的最大原委,看穿一個我們似懂不懂的世界,然後,你願意跟着她指引走。
女醫生 手術之間抽空應診
小小個子的女醫生,看一個小小個子的女病人。醫生六十多歲,病人年過九十。生命價值是相等的,只有角色不同。因為尊重生命,醫生的身影變得偉大。診症的時候,她還戴着手術用的紙帽,在手術與手術之間,抽空餘時間看一個求診的年老病人。
醫生在電腦上打上最清晰明確的幾行字,一個病人的命運,最重要是,走向希望。醫生的信件,是沒有多餘說話,沒有感情的,因為,那不是一個保證,而是一次依法則經驗的診治。保證,越難做,越多說話。診治,是一個可行方法,走不知結果的路。
到她步出診室時候,那頭短髮透着閒適時用心打扮的時尚。活在手術、病人、疾病的生活裏,給她一點獨處的寧靜,可能是最大的尊重。女醫生在自己的專業上成了先驅,女病人,一生只在兒女的天地打轉,養活兒女,就是她獨有的專業。人生風燭之景,與走向頂的女醫生相遇,算是上帝打造的美麗畫面。
女病人 心繫病癒街市買菜
老人家社會知識沒有多少,對私家病房也沒有甚麼概念,折騰了兩三天的診症,檢查及入院,一切有子女陪伴,她甚麼都不去管了。入院前空檔時間,兒女載她到赤柱大街上走一下。走一轉海旁,用盡真氣以前,為她走下坡而默然了,但她突然卻說:「倘若今趟又能好轉,我一定要去買好的給你們吃。」老人家不知道醫療一切的事情,她的腦袋會想更好更優美的事情,街巿的鮮菜,是她健康時候每天的目標,每天的戰利品。她的進取心,只在不同層次。
在留夜的醫院裏,本來一直皺着眉的病人,看到陪診的女兒打開醫院那個護理包,拿出一條白色毛巾,不停打轉,像玩魔術一樣,在老人面前表演。老人笑了,笑得像個快樂小孩。於是,女兒再誇張地拿出牙刷,在老人面前扮刷牙。老人又笑了,好像還想知道裏面有甚麼。其實,裏面還有甚麼都不重要,老人家不過是想看女兒的表演。她每次興奮大聲說話,女兒就會用食指放在兩唇中間,制止她,指指布簾外另一個病人那邊,示意不能太吵,讓人煩惱。老人家會像小孩子一樣,縮起脖子,細聲細氣。
患病苦 憂心病情復憂保險
清晨了,隔床的青年太太掀開布簾,一張瓜子臉上,兩個又大又黑的眼圈,原來,她已經第二天沒能入睡,醫生忘了給她「瞓覺藥」。她要留在醫院接受七天療程,第一次療程後,跟朋友說電話,曾經感覺自己語無倫次。一整天來探她的,除了丈夫、朋友,也有一個處理保險的。甚而醫護,跟她談的,也與保險有關。一個有能力的成年人,跟進自己病情,也跟進保險的費用。患病的難處,從來都是憂心治療與資源。
年老的病人,沒有保險,也不知道保險。保住一生的,都靠上天安排。看她的醫生,診症之前,也買了一支可樂及蝦條。醫生需要的,跟病人需要的,有時,其實一樣是很簡單,蝦條與鮮菜,都是一樣簡單。
作家:冼麗婷
fb:sinlaiting.j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