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環球經濟放緩及寬鬆貨幣政策,或將限制債券收益率的上升空間。惠理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首席投資總監葉浩華(圖)接受專訪時表示,對明年整體債市保持審慎樂觀,除了因為估值平,亦相信當投資者逐漸習慣有中美博弈的投資環境後,資金會流向具價值的資產。他預計,亞洲債券較發達市場的債券更能提供追尋息差機會,尤其看好內房高收益債券。
記者:李芷珊
惠理大中華高收益債券基金年初至今升約8.9%。基金持有債券的所屬行業分佈中,房地產佔比達62.5%,冠絕其他行業,排第二的綜合金融則佔6.1%。他解釋,內房債券的基本面不俗,特別在貿易戰糾纏之下,內房所受的影響相對其他板塊少。即使內地經濟放緩,地產商近年的銷售量均持續向好,毛利率及淨利率保持穩定,「空置房」、「殭屍房」等的情況逐步改善。他亦指,雖然內地政策方向堅守「只住不炒」,但人口結構的轉變,包括中產人士的比例逐步增加、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等,均對板塊有所支持。
料中國偏向放水
相比之下,非房地產板塊的債券於明年面對的挑戰較大,例如做出入口生意、成衣、智能電話零部件的公司,在貿戰之下的影響仍難以預計,生存環境相對艱難。他透露,基金將繼續增持內房相關債券,尤其是今年升得相對較少的B級投資評級債券,「我們會給予較多關注,或用較多資源去研究有關公司,從中搵機會」。
環境經濟放緩之下,今年各國央行掀起減息潮。葉浩華預料,美國明年息口相對平穩,「除非美國經濟下跌得好緊要,否則的話,不認為聯儲局有足夠的原因再減息」。長債方面,要視乎經濟展望,另外若貿戰稍後有改善,相信美國十年國債將回升至2%樓上。「中國就more bias(更加偏向)去放水」,他表示,降槓桿一直都是中國的重點,因為槓桿太重不利經濟,只不過因貿戰的出現,將這件事放在較後位置。惟他相信,中國政府會選擇輪流對個別行業實施寬鬆政策,以確保資金能夠去到實體經濟。
中美早前達成首階段協議,無疑為巿場增添動力。惟他指,中美協商將是一個持久過程,兩個超級大國在全方位爭奪霸權,將成為新常態,投資者應對此習以為常。他提醒,眾多不明朗因素下,緊記要做好風險管理,持有一個較為分散的投資組合。另外,他稱投資者不要有個想法:看到有質素較高的資產就盲目以高價追入,因為這樣蝕錢的機會往往大於賺錢,「反而有啲稍為冇咁好嘅嘢,但佢係好平的話,投資者可以考慮放啲錢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