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與內地的基金互認已實施逾四年,惟發展速度緩慢。中證監國際部副主任祝歡指出,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16隻香港基金獲准在內地公開銷售,銷售保有淨值約181億元人民幣,獲准銷售的內地基金則有22隻,涉資3.15億元人民幣。按照互認安排,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進出兩地各3,000億元人民幣,似乎遠大於實際需要。祝表示,當局正加快推進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工作。
研設碳排放期貨交易所
祝歡又透露,因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目前已制定有關交易所的籌建方案。
事實上,內地金融部門近月頻頻有動作。銀保監、商務部和外匯局昨日公佈,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外貿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回歸本源等,將服務外貿發展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着力點,貫徹落實國家外貿發展政策,做好大宗商品、加工貿易和機電設備等傳統優勢領域金融服務。
同時,有關公佈要求業界做好合規工作,深化對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意義的認識,通過多種方式,充份運用各類信息認真做好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加強全面風險管理,着力提升薄弱環節的風險控制能力,要以有效的風險管理推動業務良性發展。
銀保監會、商務部、外管局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業界的外貿金融服務還存在機構間及地區間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部份業務風險較為顯著,亦有部份產品服務未能有效適應外貿企業日趨多樣化,以及外貿金融整體滲透率不足等問題,當局將加強外貿金融領域的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