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核談判年底限期將至,全球關注北韓送甚麼「聖誕禮物」給美國。分析指北韓「禮物」選擇多,因平壤在這兩年沒測試先進長程導彈和核武的時間,從未停止開發強力新武器,令軍火庫比兩年前大,技術亦更進步。
北韓領袖金正恩要求美國在年底前讓步,否則雙方的無核化談判就會告終,平壤更揚言向華盛頓送上聖誕厚禮,暗示會在聖誕假再挑釁。金正恩手上選項似乎極多,更已在最近數月連番暗示。
引擎燃燒時間較前年翻倍
北韓前年首次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前,測試液體燃料推動的火箭引擎燃燒了200秒;到本月13日,官方指新引擎在測試時燃燒多了一倍時間,即400秒長。有專家猜測北韓或將以更強力的多段式火箭送衞星上太空,以展示其導彈技術,另一些專家則猜測,當日實驗是與開發洲際彈道導彈的改良版重返大氣層載具有關。導彈彈頭要飛至美國,就要承受穿過大氣層上方產生的高溫;測試引擎長時間燃燒,是模擬重返大氣層的條件。
美國分析師又指,近期在北韓西海衞星發射場進行的兩個測試,似乎反映了當局耗時多月不斷改進液體燃料導彈,包括兩款洲際導彈──可直擊美國的「火星14型」及「火星15型」。
而平壤亦展示了其他導彈的改進,自今年2月河內峯會破局後,北韓試射過五款新的中、短程導彈,全部使用固體燃料火箭引擎。用固體燃料引擎的導彈比用液體燃料引擎的更容易移動及隱藏,後者如火星15型一般要在試射前注入燃料,因此會被衞星發現,發射亦會因此曝光;前者就可省掉該步驟,若是潛射彈道導彈就更難被發現。美國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的武器專家劉易斯估計,北韓明年就可用固體燃料火箭引擎試射長程以至洲際彈道導彈。
遭核攻擊後仍可還擊
而上述五款導彈中,其中一款是短程導彈「KN-23」,其機動性能高,更可低海拔飛行,難被攔截;另一款就是射程有望達2,000公里的「北極星3型」潛射彈道導彈,劉易斯指其引擎直徑比之前估計的大13%,反映平壤或已克服一個主要技術困難,相信是北韓至今最強的固體燃料導彈。
此外,北韓的潛艇亦今非昔比,除了改裝蘇聯製的633型潛艦,平壤亦有提升其新浦級潛艇的續航力。
喬治布殊政府的北韓顧問車維德(Victor Cha)指,北韓明顯正邁向能遭受核攻擊後有力還擊的道路,固體燃料導彈、潛射導彈等就是部份證明。另有專家指,北韓一旦展示任何軍事技術進步,目的都是表達對無核化談判的失望,希望美國總統特朗普讓步,而引伸意義更是要讓美國人知道北韓有能力對付美國。
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