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九龍城真善美村生活的日子,是炳霖嫂與丈夫最溫馨的時光。當年村內環境荒蕪兼盜賊猖獗,兩人因此加入互助委員會,數十年來與街坊建立深厚感情。時至今日,不少舊街坊已經離開,逾半世紀的真善美村亦面臨重建,有房協義工製作貼滿舊照的「人生紀念冊」,贈送已屆83歲的炳霖嫂及村內一批老街坊,讓他們在聖誕佳節重溫昔日生活「真善美」。
難忘村中點滴
那年在工作的染料廠內留影、同學會飯敍合照、朋友遠足登高……翻開人生紀念冊,一張又一張黑白照,炳霖嫂如數家珍。雖然年屆83歲,人稱炳霖嫂的蔡雪瓊往事仍記憶猶新。她與現年86歲的丈夫李炳霖在夜校結識,婚前居於旺角通菜街舊樓單位,「有房協姑娘嚟探訪,見到住緊呢度危樓咁,就幫手申請(房協)單位」。她說,申請約一年後獲派九龍城真善美村一個約300呎的單位,與丈夫及另外三名家人同住,成為首批入住真善美村的居民,「好似中頭獎馬標咁開心」。但她指當年月租達112元,夫婦二人當年為戲院製造梳化椅,月租超過整份收入,「嗰陣有百零蚊已經好開心。我哋兩個惟有硬住頭皮做,日頭做梳化椅,夜晚就喺屋企織魚網」。
炳霖嫂說,六、七十代年村內環境荒蕪,「地下係紅毛泥嚟;夜晚又會黑晒,好恐怖,冇𨋢又冇電」,更有賊人藉機打劫,丈夫也是受害者,「返嚟嗰陣被人箍頸。唔好彩啱啱出咗糧,有成千蚊,連手錶都冇埋。以前冇保安,邊似𠵱家咁好」。後來適逢互助委員會招請人手,丈夫申請加入,她亦不時幫手。她憶述昔日街坊十分團結,每晚組隊巡樓,「攞電筒、揸住支大棍出去」,「嗰陣大家有傾有講。以前去旅行要親自探路同試食先,再落實帶啲街坊去」。
房協獎學金同學會成員及房協一班義工,趁聖誕前與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上月開始上門探訪工作,為連同炳霖夫婦在內的八名真善美村長者,製作人生紀念冊。
■記者李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