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六日,英倫銀行發表《金融穩定報告》,說四月以來,香港反暴政運動鼎沸,投資基金有五十億美元捨港他去。香港金融管理局馬上否認說:「這不一定是資金流走,目前也沒有明顯的資金流走迹象。」他們也許還應「嚴正譴責英倫銀行說三道四,嚴正要求英倫銀行停止干預香港內政」等等。
早些時,中共交通銀行(香港)前任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答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問,坦言被勒令辭職經過,還說:「白色恐怖已籠罩香港金融市場,金融界中人不少奉命對香港現況閉口。我也曾被禁止談中美貿易戰對市場的影響。」然則金融管理局諱言資金流走,實在合情合理。畢竟香港政治、法律之外,經濟也逐漸與大陸合為一國一制。
那一制最近又有一次完美示範:大陸經濟學家高善文,向有「中國第一經濟師」之譽,十一月二十七日出席會議,以「知止不殆」為題,預言未來十年大陸經濟增長難逾百分之五,能保百分之四以上已很不錯,但其講辭在互聯網上流傳不過一日,即被徹底刪除,誰叫他的「保四爭五」論與中共中央的「保六」論相悖。難怪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及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十一月十四日發表報告說:「中國官方不斷以虛假統計數字,掩飾經濟增長放慢的真相,過去一年,指示傳播界避談令人不安的經濟新聞,如消費者信心減退、地方債臺高築等。其真正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實比預期的百分之六至六點五為低,或低至百分之三。」
滙豐銀行曾制定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每月公布,是測量大陸經濟的重要指標,但二零一五年終於停止制定指數工作,原因之一,應是怕與官家公佈的指數不合。滙豐可當不起「說三道四」、「干預中國內政」等罪名。
最近幾年,中共先後在上海、深圳成立自由貿易區、證券交易所等,只是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一不能靠經濟數字弄虛作假,二不能靠政府指揮法庭裁決。所以上海、深圳不能變成香港,香港卻和上海、深圳越來越是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