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轉攻網購 旗艦店失新鮮感快速時裝品牌逐一沒落

年輕人轉攻網購 旗艦店失新鮮感
快速時裝品牌逐一沒落

【國金專題】過往聖誕節都是購物佳節,但今年本港零售市道低迷,多個品牌縮舖、關舖;其中以快速時裝(Fast Fashion)最重災,先後有四個大品牌完全撤出香港,包括Forever 21、英國時裝品牌Jack Wills及兩間韓國時裝品牌SPAO及SHOOPEN。分析指出,年輕消費群轉攻網購、快速時裝衣服質料差、「倒模」式大量生產,以及巨型旗艦店策略新鮮感漸失,成為快速時裝敗走香港的「四大致命傷」。
記者:伍詠雯

曾在香港紅極一時的Forever 21,在9月24日(周二)結束香港最後一間分店。品牌過去以巨型旗艦店策略攻港,惟無法實現盈利。早於2011年,Forever 21斥資1,380萬元月租銅鑼灣京華中心,開設6層旗艦店,面積達51,188方呎,為公司在全球租金最昂貴旗艦店。惟Forever 21最終「頂唔順」,於前年8月滿約後棄租巨舖,並撤出銅鑼灣;舖位由Victoria's Secret承租,每月租金勁減近半至700萬元。不過,Victoria's Secret人流亦不復當年,雖大灑銀彈宣傳和減價,仍無法扭轉銷售下跌的困局,成為「折翼天使」。

市傳瑞典快速時裝品牌H&M亦於今年8月尋求租客頂租舖位,包括銅鑼灣恒隆中心地下至三樓及旺角登打士街56號家樂坊的兩間旗艦店。

事實上,過去快速時裝開設旗艦店,以天價承租黃金購物地段,根本跟營收不成正比。而另一導致快速時裝沒落的原因,是年輕消費者大多改為網上購物。麥肯錫發表2019年全球時尚行業研究報告指,時尚行業管理層普遍認為,顧客使用流動裝置及網上平台購物為先的趨勢,對業務影響最大。其中美國優閒服飾品牌Gap的同店銷售因此按年下滑4%,遠多過市場預期跌2.3%。集團旗下Old Navy業績亦欠佳,公司擬明年中將Old Navy業務分拆出來,以及撤離中國市場,專注北美。

消費者趨着重衣服品質

美國A&F業務同樣未轉虧為盈,今年第三季蝕4,024萬美元(約3.13億港元)。至於在本港設有分店的英國快速時裝品牌Topshop與Topman,其母企Arcadia去年全年錄4.98億英鎊虧損,集團要為Topshop及Topman作出1.93億英鎊減值。

現時消費者也較着重衣服的品質。快速時裝服飾多數採用棉和人造物料,如聚酯纖維(Polyester)和尼龍纖維(Nylon)等,大部份為不可生物降解,質量較粗糙及成本低,造就穿掉數次即要丟棄的浪費現象。消費者林先生便對本報指,快速時裝品牌價格較便宜,所以經常「幫襯」,但服飾物料不夠耐穿,「試過買一件T恤,洗幾次後變形。」另一消費者孫先生表示,他很少買快速時裝服飾,因為質量變差及不耐穿,通常只可以穿一季。

此外,「倒模式」的大量生產,難以吸引消費者再次光顧。二手服飾交易平台ThredUP今年1月曾訪問一千位女性受訪者,其中25%受訪者表示,今年不再選購快速時裝服飾。她們認為平價及大量生產的服飾,不能滿足需要,她們均追求獨特及創新產品。

American Eagle轉型求變

快速時裝品牌不想坐以待斃,部份開始轉型以尋求出路。例如美國牛仔和休閒服品牌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推出女性內衣品牌Aerie,殺出新血路。American Eagle今年第三季的同店銷售按年升5%,Aerie表現更突出,同店銷售按年勁升32%,而且連續16個季度錄雙位數增長。Aerie急速增長,表現超越Victoria's secret等大品牌,主要因公司的宣傳策略「貼地」致勝。Aerie的廣告女主角都是普遍女士,並非知名模特兒,宣傳照片亦沒有被過份「修圖」,成功博取目標客戶的認同感。與此同時,Aerie把握時機擴大貨品種類,除了內衣,還有瑜伽褲、優閒衣服與睡衣等,以提升銷售。英國快速時裝品牌Topshop則與英國網購平台ASOS合作,擴大銷售層面。

另外,歐洲兩大快速時裝品牌,包括來自瑞典的H&M與來自西班牙的Zara,則仍可保持業務擴張,其中Zara母企Inditex今年首九個月淨銷售錄198億歐元(約1,716億港元),按年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