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大海嘯印尼16.7萬死難者中,絕大多數是重災區班達亞齊居民。當地災民經歷浩劫,很多仍回到易受海嘯和水浸威脅的低地重建家園。當年幾乎完全夷為平地的高危區,現建了25,600座建築物,約居住5萬人,跟2004年水平相若。
欠資金建海堤
大海嘯發生後,政府起初考慮在沿岸兩公里設緩衝區,禁起建築物,但在居民上街反對要他們遷出祖先土地、改變捕魚為生的生活後後束之高閣。當地居民就算想搬遷也沒有錢,外人沒有膽買他們的土地或房屋,惟有硬着頭皮重建住下去。
班達亞齊市政府工務與規劃部主管賈拉勒丁(Jalauddin)承認,在外國援助用盡後,市政府已沒錢遷移居民和建海堤,又承認現有建築和規劃分區規範沒認真執行,因大海嘯已是15年的事,起抗地震巨浪能力達標的建築物也較貴。
他表示:「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起疏散中心之類建築物和舉行疏散演習。如果公眾想留在高危區,我們就必須找到可抵抗災難的工程解決方案。」政府透過公共宣佈提醒居民在高危區生活的風險、在學校課程加入災難準備教育,並找宗教領袖和義工協助進行海嘯演習。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