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沙龍】「非授權」展覽搞手:Banksy唔開心也只能由得佢

【藝文沙龍】「非授權」展覽搞手:Banksy唔開心也只能由得佢

【藝文沙龍】
諺語曰:「All publicity is good publicity」(任何宣傳都是好宣傳)。換言之,負面宣傳一樣能增加知名度。難怪英國著名塗鴉藝術家Banksy一再高調割席指「沒有授權」,這個名為「BANKSY──天才或破壞王?」的展覽仍以「首個大型Banksy作品展覽」為號召火紅登場,眼下70多件作品都是商品化的街頭藝術,仍然吸引信徒付鈔來「朝聖」。

「Bansky從來都受爭議,無論是他的作品、行徑、形象所有嘢都充滿矛盾。這的確不是官方授權的展覽,但我只在乎與人分享,若Banksy團隊甚至Banksy本尊唔開心?OK, fine!我都只能由得佢唔開心。我認為我已對他有夠尊重的,向大眾展示他真正和多元的藝術面向,這才重要。」談到策展的濫觴,來自聖彼得堡的始作俑者Alexander Nachkebia挾着俄羅斯人的勇武氣場說。

Bansky是惡名昭彰的塗鴉創作者,也是國際大紅人,Brad Pitt與Angelina Jolie、奇洛李維斯等都收藏了他作品。今年10月他以猿人佔領英國國會為主題的畫作《權力下放國會》(Devolved Parliament),在倫敦以9,500萬港元成交打破自己作品拍賣紀錄,但他本人從不公開露面,連真名也是個謎。

曾經用「復仇」來形容塗鴉的Banksy,簡直是街頭藝術的思想家,令他出名也是他的特異行為,闖入巴黎動物園、把英鎊頭像由女皇換成戴妃、把充氣的囚犯放到迪士尼樂園、偷運自己作品掛進美術館、惡搞梵高及莫奈作品、搞暗黑迪士尼(Dismaland)歌頌老鼠堅韌的生存本能。他把藝術帶進了另一種惡搞層次,以模仿主流商品宣傳方式,帶着濃濃的反戰、反制度、反精英、反資本主義意味抵抗主流價值。

作為Banksy的長期鐵粉,Alexander三年前頓感Banksy已不只是街頭藝術家,同時也是當代藝術家,於是想到在莫斯科舉辦Banksy的展覽,四出向藏家相借作品展示,結果空前成功,竟還吸引官員來參觀。於是他繼續在米蘭、聖彼得堡依樣葫蘆,然後來到香港,下一站日本和南韓,不排除進軍中國。

「雖然非官方,但我們也努力做到尊重各持份者的初衷,觀眾、藏家也開心。藝術就是藝術,不論地域、種族,它就是一種表達的方法。」自稱藝術愛好者的Alexander否認自己是收藏家,私藏的Banksy作品也因避免利益衝突而沒有展出,而展品全部經Banksy的神秘驗證團隊「蟲害防治」(Pest Control)認證為真迹。

回想八個月前籌備香港展覽時,反送中運動還未爆發,如今憶起這漫長日子,Alexander的表情似從噩夢扎醒。

塗鴉抗爭藝術 遇上香港反送中

「驚?當然。收藏家比我更驚,紛紛致電我說:『這是一個適當的時候開幕嗎?』、『我們要延後展覽嗎?』,但從家鄉的經驗告訴我,再艱難的環境,人依然要生活。」來自鐵幕國度的Alexander,遇事有處變不驚的本領。

萬事起頭難,Alexander回憶首次辦展時更辛酸,某位居於紐約的收藏家,他就總共飛去見了四次。「他說願意了,當我回莫斯科在法蘭克福轉機時,收到他改變主意的訊息,我立刻訂機票重返紐約再周旋,第二天又出現在他辦公室。我求他一定要給我展覽,因為他的藏品很重要。他沒奈何,揚揚手說:『拿去吧!』」

Banksy是「抗爭藝術」的代表,他曾說過:「人要有很大的膽識,才能在西方民主中挺身而出,匿名呼籲一些其他人不相信的事,如和平、正義和自由。」在香港大時代看Banksy作品,有種切身的感受。「示威、政治、反戰都是他最早和最常談到的主題,不只為香港而設。」Alexander重申:「Banksy仍然是被低估的,你看他塗鴉的牆,他向你心靈說話。」

值得關注的是,Banksy從來對藝術圈和資本市場嗤之以鼻。試過在自己作品拍賣會完成後,在個人網站放上了一幅諷刺拍賣場的作品,上面有字:「真不敢相信你們這些白癡掏錢買這垃圾!」

不過,他的反抗行動卻強化他在藝術圈立足的影響力,甚至已跳出了藝術圈的小圈子,他沒有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而是把整道門踢爛。2010年,他不就被《時代雜誌》票選為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與奧巴馬同列嗎?他執導的紀錄片甚至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反資本主義 為進入資本世界?

去年底以逾千萬港元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會成功拍出的作品《女孩與氣球》(Girl with Balloon),隨即被畫框內藏的碎紙機自毀而舉世震驚,Bansky受關注程度比以往更高,作品拍賣價也一件比一件高,難怪有人會認為把作品碎掉是他與拍賣行同謀的其中一個自我宣傳方法,甚至他的東反西反也是成名的方法。所以,眾多「官方認證非法」活動,說到底,只是互相利用的語言藝術。Alexander的看法,也有點耐人尋味。

「Banksy表明自己沒有從作品中獲利,這是真的,但只是真相的部份,另一部份是,無論他做甚麼展覽,都是從市場角度出發。就算是拍賣預展大排長龍,也是為了吸引更多買家或潛在買家的目光,這是毋庸置疑的。對他而言,這做法沒有牴觸更是雙贏,提高他作品銷售的曝光率與市場價值,同時市民也可免費看到作品。」

那你覺得Bansky是成功的藝術家還是商人?我問Alexander。

「他成功由街頭走進畫廊再成拍賣場寵兒,他正爭取從畫廊走進美術館的殿堂,否則10年後沒人會記得他。要成為認真的藝術家,不只在公眾的眼中,而是在藝壇的小圈子眼中,這是很重要的一步。Bansky反建制,討厭藝壇小圈子主導誰藝術地位的制度,但明顯這是他部署的一部份。」10多年前首次接觸Banksy作品,從此成鐵粉,Alexander說自己不是專家,卻因在英國和歐美不斷追蹤Bansky的街頭作品而比較了解這神秘人物。

有趣的是,Alexander看到最近三年,大眾對Bansky的看法有了改變。「以前買他作品大多為投資,一味的看漲價格。現在,更多人是真心收藏他作品的訊息,這對他而言也很重要。」

對不起,我始終認為,街頭藝術是屬於街頭的,離開街頭就沒意義。

「我認同,但Banksy是超有天賦的藝術家,他不只繪畫也懂得引發話題,更是多方面的,大家可以從這個展覽看到。作為製作人,我不想只令到Bansky作品變成牆上裝飾,為了讓觀眾可以參與,我花了很多時間理解和表達他作品背後的意思。」

Alexander和我在展場走了一圈,我告訴他九龍灣展場附近,正是警方11月放催淚彈的地方。「不是吧?這很不好。」他皺着眉說。

拋磚引玉,這個非授權展覽未必能吸引Banksy來香港,但這半年來香港人的創意與街頭塗鴉,或者有這種吸引力,因為街頭藝術總是提醒我們,權力永遠和我們對立。

作品《底褲》背後有個故事。某慈善團體請名人捐贈底褲拍賣籌款給難民,被邀請的Banksy回應:「對不起,我沒有一條乾淨的底褲可賣,惟有畫一幅有關底褲的作品讓機構拍賣來幫助有需要人士。」

神秘的Banksy本尊來了撐場?你就想。只是大會設人形公仔等你班「賓粉」打卡自high。

popo是Banksy經常創作的題材,畢竟作為街頭藝術家,日以繼夜避警察就是他的生活。

Banksy以猿人佔領英國國會為主題的畫作《權力下放國會》,今年10月在倫敦以9,500萬港元成交。是次展覽有一幅同主題但體積較小的版本。

「BANKSY——天才或破壞王?」展覽
即日起至2020年3月1日
九龍灣常悅道18號富通中心1樓 PORTAL 6311
https://banksyexhibitionhk.com/

街頭藝術歸街頭

Banksy不僅是一名匿名街頭藝術家,也是社會運動分子及電影導演。他曾說過:「若你一無所有,塗鴉是你少數可以運用的工具。即使你無法利用圖畫來治癒世界的貧窮,至少你可以讓人在小便的時候會心一笑。」街頭藝術畢竟也是歸街頭,反戰、反資本主義、反帝國主義的力量才能迸發,一旦放進畫廊與美術館,反抗便失去意義。走出展覽場,令我更想回想Banksy一系列的惡搞街頭作品,他的快閃塗鴉,不時都會標明壽命(例如四分鐘、兩日等等),正因命短,生命力更強。

除了諷刺以色列興建隔離牆的「伯利恒之疤」外,這個聖誕Banksy還在英國伯明翰露宿者棲身的長椅旁,畫上替聖誕老人拉車的馴鹿。Banksy官網

Banksy在大英博物館偷放了一塊用箱頭筆畫上男人推着超市車的偽化石,這作品放了八日也沒被發覺,最後更成為博物館的永久藏品。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Bansky扮畫商在大街展示了諷刺威尼斯過度商品化的作品被驅趕,整個過程他拍片放到IG。Banksy官網

Banksy 2001年在倫敦SOHO創作了一個拿着高射炮的蒙羅麗莎,後來有路人把她塗改成拉登樣子,兩日後塗鴉被清走。

採訪:鄭天儀
攝影:周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