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香港經濟因逆權而逆轉,年初樓市大旺,地產商賺到盤滿缽滿;大市向好,港股節節上升。正當港人期待豐收來臨,政府硬推《逃犯條例》修訂,此舉不但打倒地產界,亦打沉整個商界;旅遊、零售、酒店和餐飲及航空運輸等無一倖免。港股在中美貿易戰及逆權運動陰影下持續下跌,還有走資金移民潮、首富李嘉誠派錢救市、黃色經濟圈崛起……;溫故而知新,本報藉重溫今年財經界發生的重磅事件,盼能為讀者提供一些明年經濟走勢啟示。
零售未止跌續受壓
本港逆權運動從初夏走到寒冬,零售業亦由高峯跌落低谷。社運至今半年,傳統旅遊區商場多次因示威活動、警民衝突而暫停營業,銷售額及人流急速下滑,商戶叫苦連天。2月起,零售銷售總額連續九個月下跌,拖累商舖租金亦罕見急插;業界認為零售市道跌勢未止,料來年繼續受壓。
今年首十個月本港零售銷售總額按年跌9%,餘下兩個月市況不容樂觀,全年計零售總額勢倒退。珠寶鐘錶成重災區,收入跌近19%;內地客最愛的藥物及化妝品亦下跌10%。訪港旅客首十個月跌4.7%,是今年累計訪港旅客首度出現負增長。商家將原因歸咎示威活動,但有分析指中美貿易戰持續,全球經濟受壓下行、人民幣持續貶值、內地旅客外遊選擇增加等,更影響遊客訪港意欲。
本地童裝品牌Chickeeduck創辦人周小龍表示,過往平均每月賺700萬元,惟近半年平均每月生意跌兩至三成,「有兩三間分店只係賺少少,得5%,如果計埋後台成本,其實仲蝕緊」。他預料明年零售業仍處低迷,「出年唔會太進取,賺唔到錢嗰幾間舖頭可能會執」。周指會謹慎投資,以存錢為先。
商場減租度時艱
市況不景,公司要求員工放無薪假、甚至裁員,不少商舖亦相繼「執笠」。政府為救市,推出一系列中小企紓困措施,亦呼籲各地產商減租,與商戶共度時艱。據本報了解,太古城早於兩個月前已寬免商戶部份租金,減幅高達四成;但位於重災區的尖沙嘴海港城,九倉置業(1997)與商戶談判多時,目前只願減租約15%。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自1997年以來首降香港評級,預計今年本港GDP將收縮1.5%,旅遊、零售、酒店和餐飲及航空運輸等最受打擊。仲量聯行相信,明年租賃需求將持續受壓,核心區街舖租金將跌15%至20%。
股市波動變Trump市
今年港股主題仍然是圍繞中美貿易戰的「Trump市」,特朗普的一言一行可謂主宰大市走勢。恒指今年表現波動,由去年底25,800點水平,一度重上三萬點大關,再回落至本月的二萬七上落。自去年12月中美宣佈達成共識停戰,並設三個月談判限期;當時港股借勢挾上,至今年3月反彈逾兩成,見全年高位30,280點。
其後中美舉行多輪磋商,惟成效不彰,有傳美方不斷增加條款要求,中方拒絕,兩國關係惡化。5月6日,特朗普宣佈貿戰升級,將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由10%上調至25%,引發港股單日急瀉千點。其後特朗普開始實施制裁,拖累恒指反覆向下。
北水持續湧港撐市
踏入年中,隨着習近平與特朗普於G20大阪峯會舉行會談,雙方同意重啟談判,股市一度回暖;惟特朗普8月再次宣佈,由於中國沒兌現承諾購買美國農產品,遂於9月起對剩餘的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令港股續向下,更臨近今年最低點約25,000點水平。
臨近十.一,雙方釋出善意緩和僵局,開展首階段貿協談判;央行同時積極「放水」救急,例如降準及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減輕大市下行壓力。截至本月,美方仍表示有很大機會達成協議。港股今年受貿易戰左右,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認為,中美貿易戰即使順利達成首階段協議,亦不代表落幕;兩國關係明年不見得會大幅改善,因為美方始終希望打沉中國,其官員對華政策亦主要抱持鷹派立場。
此外,今年北水持續湧港撐市,港股通淨流入逾兩萬億元,但按年跌近兩成。
走資移民潮大爆發
反送中運動越演越烈,特朗普於11月27日感恩節前夕,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代表美方將每年審視香港的獨立關稅區等特殊地位。惠譽、穆迪等評級機構亦下調對香港評級展望至「負面」,直接動搖本港金融中心及「外資天堂」地位。
中大調查:42%市民想走
不少市民因警民衝突遲遲未落幕而憂心,對香港前景失去信心而萌去意,導致出現繼2014年雨傘運動後的走資、移民潮。英倫銀行旗下金融政策委員會(FPC)發表最新《金融穩定報告》,內容指由於本地政治矛盾升溫,4月至今香港累計走資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GDP)1.25%。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單計8月,港元存款已減少逾1,110億元,新加坡外幣存款近月錄增長,不排除港資流至其他市場;亦有傳兩間國際基金公司,欲將其亞洲總部從香港遷至內地。
資金加速離岸,港人移民查詢亦飆升,美聯11月公佈的移民報告顯示,移民查詢數字由5月約20宗,急升至11月約200宗,美聯料年底或攀升至400宗,創歷史新高。中大10月公佈的移民調查亦發現,42%受訪市民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近10%已為移民作好準備;較去年12月調查的34%明顯增加,亦錄得四年來最高紀錄。港人移民需求急增,同時吸引越多投資者加入行業,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由6月逆權運動至今,新成立的移民公司約40間。
本報曾向星展銀行查詢有關開立離岸戶口詳情,銀行職員表示開戶人數多到「爆廠」,申請人數急增令處理時間由以往約兩周,延長至約三個月才完成手續。
2020樓市普遍看淡
一向只升不跌的本港樓市神話,今年終被打破。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顯示,本港上半年樓市持續上升,自全年最低170點,幾乎一路飆升至全年最高190點,僅半年升20點或12%。其後受中美貿易戰及本地社會運動影響,樓市持續下挫,下半年最低179點,離回復至年初水平僅差9點。
本港樓市年初因人行降準,自新春過後一路狂升,惟5月遇貿易戰升級,樓市稍微回落。無獨有偶,自6月爆發逆權運動,其後樓市下插逾一成。雖得政府救市,放寬按保樓價上限,樓價暫時止跌,惟下行壓力仍然持續。明年樓價亦被大行唱淡,其中標準普爾預測,若社運持續,明年樓價將再跌5至10%。
商界全面向京下跪
逆權運動持續,商界不敵中央施壓,其中地產商、國泰、銀行界爭先「歸邊」。事緣黨媒點名批評本港地產商就暴力行徑事件三緘其口,利用輿論喉舌逼商界領袖表態,本港地產商立即跪低。16間地產商登報譴責暴力及撐警撐政府,其中除了多間本地發展商,兩間外資地產商太古地產及香港置地也要表態。
另外,太古旗下的國泰航空因工會就逆權運動發聲,參與罷工,譴責政府及警暴等,早已令北京「睇唔順眼」,隨即受中央「欺壓」;為明哲保身,國泰全面跪低,管理層接連辭職,多名員工亦遭解僱。
深澳夾擊金融地位
面對反送中運動至今逾半年仍未有平息迹象,中央為迫使香港聽話,多次出招,包括成立深圳為「先行示範區」及澳門研究設立證券交易所,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帶來前所未有挑戰。
中央發出的深圳「先行示範區」文件中提出,將允許深圳在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變相剝奪之前在大灣區規劃中,賦予香港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方案已於本月初正式印發,若全面實施,香港將不再獨家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另外,研究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已呈報中央,若成功設立,未來或有可能威脅到港交所的地位。在雙重夾攻之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難免下降。
超人派錢變萬人迷
首富李嘉誠今年成為萬人迷,在社會運動關鍵時刻,除了在報章刊登「藏尾詩」頭版廣告,引起不同解讀,旗下基金會推出「應急錢」計劃派錢亦派得漂亮;相對政府隔靴搔癢及「龜速」的紓困措施及派發4,000元,高下立見。基金會在短短60日內,向飲食業、零售業、旅遊業等申請者,發放10億900萬元,解各行業燃眉之急。
超人派錢之所以能快速完成,主要由於利用Google雲端人工智能技術處理,縮短文書時間;每宗申請提交只需八分鐘,三周已處理所有申請。計劃接獲4.3萬宗申請,受惠餐廳及公司逾28,000間。
黃色經濟圈速崛起
持續的社會運動,影響席捲零售及飲食業,民間更發起另一種抗爭模式,自發撐起「黃店」,開始「黃色經濟圈」第一步。有網民集成黃、藍食店地圖,亦有教會發起「良心食店互助計劃」,聯合逾200間食店提供飯票予有需要年輕人,可見飲食圈為迄今最成功範疇。
此外,不少零售、網購、甚至的士公司加入「黃色經濟圈」,讓相同政見的市民在大集團、連鎖商舖以外有更多選擇;亦有聲音提出研究成立「黃色淡馬錫」,以基金形式投資黃色公司,擴大資本力量。
有學者建議,倘持續運作經濟圈,可用交易透明及方便追蹤的虛擬貨幣,量度成效及增加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