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兩岸大事回顧:貿戰拉鋸 內需疲勞 出口萎縮經濟2020打硬仗穩增長

2019兩岸大事回顧:貿戰拉鋸 內需疲勞 出口萎縮
經濟2020打硬仗穩增長

2019年,中國深受中美貿易戰及經濟下滑雙重夾擊,上至中南海層峯,下至平民百姓的餐桌,都籠罩着一股寒意。雖然內部經濟疲弱,但中共在政治問題上絕不手軟,對台打壓外交、旅業空間,對內繼續鎮壓異見分子、新疆穆斯林等,面對反送中抗爭激化也寧打持久戰。

展望來年,雖然貿戰打打停停多次後,終於趕在年尾死線前達成首階段協議,但是隨着GDP增長跌至破6邊緣、中美戰局在大選之年難料,明年又是2020「兩個一百年」的關鍵之年,可預期中國面前尚有一場「穩經濟」硬仗要打。

今年是中美兩國建交40周年,但雙方在經貿、科技等層面的角力繼續刀光劍影,在貿戰談判上兩次反枱震驚全球。年初恢復多輪談判、5月距離協議只差臨門一腳之際,美國突然翻臉宣佈對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觸發股市急瀉。盛傳主因是習近平在最後一刻拍板推翻談判草案,更聲稱「所有後果由我一人負責」,最後惹怒特朗普。在美國出招後,中國即加徵關稅、宣佈將建立貿易實體黑名單反擊,甚至一度對使用稀土牌磨刀霍霍。

2020年,「穩經濟」、「保6」將會是中共政權必須處理的問題。

GDP無起色 「保6」存疑

踏入6月,隨着反送中運動大規模爆發,香港也成為中美冷戰的政治戰場。在大阪G20峯會期間,特朗普向習承諾減少在香港示威上批評北京,換取貿談重啟。結果中美在會後休兵, 美國亦暫緩美國新一輪加徵關稅措施及華為禁令。不過到了8月,特朗普再次撕破停火協議,再次宣佈9月起向中國貨加徵關稅;戰場甚至延伸至貨幣領域,時隔25年再把中國列匯率操縱國。

「打打停停」的貿易戰來到9月,兩國在互徵關稅後,又逐漸進入緩和階段,特朗普在10月更宣佈與中方達成首階段協議。雖然協議一度因智利局勢動盪,失去在APEC峯會上簽署的舞台,但最終中美仍在重重波折後,12月15日即美國新一輪關稅措施生效的死線前達成協議文本,迎來第二次停火。

然而拉鋸接近兩年的貿戰已導致出口萎縮,外資企業紛撤資、遷往東南亞等地,加上內需疲勞,影視業、汽車銷售等行業全面寒冬,中國全年GDP勢創近30年來的最低增速。其中第三季更只得6%,是從2018年第一季度(6.8%)起連續七季直線下滑。老百姓感受得最深,莫過於連想吃豬肉也難。嚴峻的經濟形勢,令經濟學界一度爆發明年GDP要不要「保6」的口水戰,有專家悲觀提出「保4爭5」。

剛過去的中央經濟會議,當局拍板要「穩字當頭」,加上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有輿論認為當局會傾全力「保6」。「保6已經保不住了,中國目前經濟衰退相當明顯、突出,真實情況肯定沒有6%。」前北大經濟學教授、華盛頓獨立經濟學者夏業良指出,中國經濟是高度依賴外貿的結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37%,中美貿戰後外匯收入急劇下降。內地樓市沒有起色,特別股市幾年來維持原地踏步,「大家也沒有投資信心」。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亦指出,包括廣東等多地政府財赤嚴重,明年貿易戰持續,經濟總體下行趨勢相信也會延續。內地過去每當經濟不好,總要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溫家寶時期尋求刺激內需,但現時政府難以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不過他指出,中央經濟增長目標已從確切數字,轉變為區間目標(2019年是6至6.5%),相信明年也不會講實。

增長失據點 操弄樓市成關鍵

不過也有經濟學者認為,明年經濟要保6不難。一直研究內地房地產的學者易憲容曾提出,每當經濟增長面臨壓力時,政府都以房地產作為調控手段,保證經濟增長。易認為,當下中美貿易戰局勢緩和,「有利於經濟貿易保持在2019年水平,不會往下掉」;其二是預期房產市場仍然會增長,因內地仍奉行「一城一策」,各地方政府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決定調控樓市政策,政府同時也在驅動市民買樓。在這些因素下,「增長6%不會太大問題,很多地方數字上他們可以操弄」。

【中朝】聯手抗美 互相利用

去年中美關係惡化,間接撮合中朝走近。在今年中朝建交70周年,習近平、金正恩仍在重要時刻會面。金正恩年初在「特金會」前赴京,而習近平亦在G20「習特會」前出訪北韓,反映中朝仍在各自算盤下聯手抗美。

金正恩去年四度密集式訪華,兩人今年的兩次會面都是在關鍵時刻。在1月,金正恩應習近平邀請乘坐專列訪華,不但「巧合」在北京度過35歲生日,凸顯兩國情誼;更是第二次「特金會」前夕撈取談判籌碼、尋求中國支持。金正恩今年2月出席「特金會」,亦乘坐專列貫穿中國南下越南,向世界炫耀背靠中國。

而習金二人最近一次公開見面,則是習在6月底G20大阪峯會前夕,進行上任以來首次訪問北韓,更獲金正恩及夫人李雪主在平壤機場親自迎接。外界認為,習是在中美貿戰僵持中打「北韓牌」,試圖在無核化進程上幫美國,換取華府在貿戰中讓步。與此同時,習亦不忘強調這段「鮮血凝成的友誼」:「堅信中朝友誼是長遠大局作出的戰略選擇,不會因國際風雲變幻動搖。」

而在年底,原定為紀念中朝建交70周年、12月訪華的北韓牡丹峰樂團突然取消行程,有指因中方有意改善對韓關係,以及演出有可能刺激中美貿易談判,因此中斷演出。外界一度猜測是否意味中朝關係生變,但目前美國與北韓關係僵持、無核化未見進展,相信北韓仍然需要借力中國謀求出路。

金正恩於「特金會」中穿越中國南下越南,展現與中國的情誼。

發債券 盼達「兩個一百年」目標

2020年對習近平最關鍵的政治任務,可謂中共「兩個一百年」中第一個百年目標,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最後衝刺。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已明確提出,實現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規劃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謂「兩個一百年」,是寫入中共黨程、中共最重要的政治目標之一。第一個百年是中共成立100年即2021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第二個百年,則是在國家成立100年即2049年,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貧窮人口仍然上億。

據悉中央為增加基建投資、刺激經濟,明年容許地方政府發行約3萬億人民幣債券。外界估計明年實際GDP增速或要達5.9%以上,才能實現GDP翻倍。「數字本身有一定難度,但即使數字上達到,小康本身是個模糊的概念」,經濟學者夏業明指出,國內貧窮人口按照國際標準尚有上億,「生活質量肯定達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