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學者建議利用特赦解決香港目前社會衝突,前線抗爭者Sally認為可能有人會接受,短時間內平息部份民怨,卻未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立法會議員認同特赦的「以德治天下」原則,但質疑特首林鄭月娥是否具備德行。
Sally指整個抗爭運動的開端源於港人不滿中央干預香港,踐踏一國兩制,特赦只能解燃眉之急,一天沒有雙普選,港人自由繼續被侵害,「幾年後又有類似嘅社會運動,拉晒啲人然後又特赦?」她續說:「對於一啲立定決心犧牲嘅人,自己被撤控但未爭取到民主自由係無意義嘅,根本冇贏到」。
楊岳橋:證明特赦非政治舉措
被控暴動罪的阿然則認同特赦向政府提出政治訴求而犯下公共秩序罪行的人士,但對於特赦犯罪的警察,他卻有所保留,「警察擁有公權力,佢哋有法律賦予嘅權力,卻濫用暴力,係嚴重罪行」。若暴動罪撤銷,他會否願意跟警方一同被特赦換回十年自由?「我唔介意攬炒,佢哋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任,尤其係我哋權力不對等,我情願一齊治罪一齊入獄」。
特赦被捕人士是五大訴求之一,阿然認為只有特赦而沒有獨立調查委員會,根本沒法解決社會問題;Sally則指現時連哪位警員使用暴力也不知道,何來檢控,更遑論特赦,「連追究都冇可能,根本連特赦嘅基礎都無!」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則指出,同意港大學者指特赦並不違反法治精神,今次由學術機構以學術角度正面回應林鄭及鄭若驊,向公眾證明要求特赦並非單純政治舉措,是有學術基礎及學術支持。文中引述「以德治天下」亦符合中國國情,只是「林鄭管治缺乏『人』同『德』」。
本身為大律師的法律界選委黃宇逸表示,有關文件系統地提出特赦的可行性及方向,除一直所指律政司擁有酌情權,可根據檢控守則列出的不同公眾利益因素外,特首在案件進入司法程序或判決後,也可有不同法律基礎作出特赦或豁免。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指不但港英政府時代透過特赦解決警廉衝突,化解很大政治危機及社會動盪,甚至經濟風暴,南非及台灣也有類似特赦安排,「南非種族打壓幾十年,後來南非都用大和解」。但他說:「特赦係一個好有政治智慧嘅建議,雖然我覺得實行的可能性係微乎其微,因為習近平係強硬派,基本上係唔想去降溫。」
■記者梁嘉麗、梁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