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史書記載,將會是衝突多變的一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迎接明年大選前,先成為美國歷來第三位被眾議院彈劾的總統。英國脫歐一拖再拖,最終換了首相兼提前大選,終突破僵局。智利、伊拉克、黎巴嫩等多國爆發反政府示威,部份國家領袖辭職,仍未能平息示威潮。宗教場所也難安寧,發生了新西蘭基督城清真寺槍擊和斯里蘭卡復活節恐襲,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則遭逢火災劫難。
纏擾美國總統特朗普近兩年的通俄調查,終於隨着特別檢查官米勒今年提交調查報告而結束,報告沒列明特朗普有罪與否,正當外界和他本人皆以為他可免於彈劾之際,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一通電話,卻直接令他成為美國史上第三位被國會眾議院彈劾的總統。雖然特朗普因此下台的機會甚微,但事件仍可能影響他明年爭取連任的大選選情。
前年5月起主理通俄調查的米勒,今年3月向司法部長巴爾呈交逾400頁調查報告,司法部翌月公開部份內容被遮版本。報告指特朗普2016年總統選舉的競選團隊,並無跟俄羅斯串謀,但米勒未有斷定特朗普有否犯下妨礙司法公正罪,只列出他有此嫌疑的事件,並指國會有權以行動阻止總統濫權。司法部亦無檢控特朗普。
擺平通俄 被揭通烏
年初重奪眾院控制權的民主黨,內部的彈劾特朗普呼聲因米勒報告而升高,但眾院議長佩洛西堅持按兵不動;加上米勒卸任特別檢查官後,7月24日到國會作供,亦無為彈劾增添理據,令彈劾一度不了了之。
豈料特朗普在米勒作供後一日,就自行為彈劾程序揭開帷幕。美國傳媒9月揭發一名吹哨者循正規渠道,表達對特朗普7月25日與澤連斯基通電話時,要求基輔調查其明年大選潛在對手、民主黨參選人拜登父子的憂慮。佩洛西今次不再遲疑,同月就宣佈向特朗普展開正式彈劾調查。
之後特朗普被揭下令凍結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白宮署理幕僚長馬爾瓦尼更一度承認特朗普此舉是換取基輔調查拜登的「交換條件」。特朗普政府多名前任及現任官員亦陸續到眾院閉門或公開作證,但有部份官員在華府阻撓下未能配合調查。縱使如此,眾院最終仍以「濫權」及「妨礙國會」兩項彈劾罪名條文,上周四通過彈劾特朗普。
特朗普是否會被彈劾下台,要由國會參院決定,而現時參院由共和黨把持,院內共和、民主兩黨仍然未能就審訊程序達成共識,眾院亦未將議案提交參院,令彈劾審訊何時開始暫未有期,但預計特朗普最終仍可保住烏紗。而特朗普今年7月已正式開始連任競選活動,彈劾到底會打擊其選情,抑或如他所言反過來打擊民主黨候選人的選情,仍有待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