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美貿戰持續,社會運動未平息,中資掃全幢商廈熱潮退去。今年全年最大額成交為豐樹產業以85億元沽出觀塘豐樹中心,買家為基金公司;總結全年成交金額僅213億元,較去年489億元勁跌276億元或56%,成2015年中國恒大(3333)以125億元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後,首次由非中資機構佔據全年最貴全幢商廈成交。
美聯工商舖資料顯示,今年未有中資機構購入全幢商廈,總結全年成交金額僅213億元,較去年勁插56%,宗數及金額均是五年來新低。
中資掃貨熱潮退去
過往五年全港最貴商廈成交均由中資機構承包。由2015年起,恒大破天荒以125億元向華置(127)購入美國萬通大廈全幢,打破當年最貴商廈成交紀錄;2016年光大控股(165)以100億元購入灣仔大新金融中心全幢、2017年綠景中國(095)以90億元購入觀塘8 Bay East全幢,及去年恒力投資以150億元購入太古城中心第三及四期等。
總結今年成交,最大宗是年初豐樹產業向外資基金PAG出售觀塘豐樹中心全幢,總樓面約70萬方呎,成交價85億元,平均呎價近1.3萬元;緊隨其後是基滙資本以47.5億元,購入北角英皇道625號。
亞洲地產創辦人蔡志忠指,今年兩單最大額成交均出現在上半年,當時中資企業仍積極物色單位,但中資機構下半年立即轉為觀望;假若本港政治狀況未好轉,他們仍不會放膽入市,料中資資金暫會以金融及股市形式,將資金流入市場。蔡不排除明年初中資出現撤資潮,始終若租用核心地段對生意幫助不大,待經濟壞因素浮現,就會出現撤資或退租潮。
對於商廈走勢,蔡認為今年下半年,核心地段如中環、金鐘等甲廈成交量大減,個別細單位呎價更跌20至30%,如力寶中心呎價曾跌至兩萬元,上半年這類單位呎價曾造三萬至四萬元,可見投資者對商廈市場信心銳減。他預計明年初商廈交投氣氛仍差,部份觀望農曆新年市況的商戶,將於此時決定新一輪營運部署,屆時或掀一輪行業調整,甲廈造價再向下跌。租金方面,預計明年上半年商廈有5至10%跌幅。
蔡指商廈市場最差情況未來臨,企業擴充或收縮最少要待租約期滿,故現時仍未反映。他認為明年上半年經濟反應才真正來臨,那時將有大量小中企結業,涉及零售、飲食、酒店等,以致失業率升,就是最差情況。
記者:黃朗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