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收到很多朋友借錢的電話」,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前日出席浙商上海論壇時道出民企目前處境。自貿易戰開打以來,出口低迷、外資撤廠,觸發民企倒閉潮,中國第三季GDP增長只剩6%,為27年來新低。官方近年的國進民退政策,旨在掠奪大型民企資金,引起高度關注。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指出,貿易戰於2019年對中國的傷害已造成,外資陸續撤離,為勢所逼下,中國只能走國進民退的回頭路。
日前舉行的浙商上海論壇為一年一度的商界盛事,雲集了內地多名商界重量級人物,除了馬雲,還有圓通速遞董事局主席喻渭蛟、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等。不過,相比起其他講者的「高舉黨的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等陳腔濫調,向來語出驚人的馬雲踏實得多,坦承2019年可能大部份企業都過得不容易,「浙商過不去,其他商人肯定也過不去……我們只有改變自己,才能適應這個調整」。馬雲又透露「收到很多朋友借錢的電話,一天內五個電話」,也有大概10個朋友賣樓,預期「也許這只是不容易的開始」。
銀行錢荒影響貸款
「有馬雲電話的,講道理也是土豪啊」,這些向馬雲借錢人士的身份引起網民議論紛紛,有人好奇問:「好想知道借了不?」有人則估計,與馬雲熟諳、近年在網上直播賣紅酒的趙薇是其中一個落難朋友。早前曾傳出趙薇與丈夫黃有龍財困的消息;黃有龍近日還被人入稟追債近兩億,但黃發表聲明指是毫無事實根據的指控。
不論馬雲口中的朋友是誰,他所說的民企困境確實存在。中美貿易戰始於去年3月,美方接二連三的增加關稅,重創中國的製造業、代工生產業等民企。荷蘭飛利普、日本SONY等國際大廠已經將生產線撤出,也直接導致供應鏈上的中國民企失去生意。第三季度中國的固定資產總投資率下降14.5%,為五年來最差的表現。中國嚴加看管資金流向,雖然減緩資金外逃,卻也讓外資不敢再進入中國大陸,進而造成中國的銀行出現錢荒,也直接影響到民企的貸款。
「中國民企負債高,問題由來已久,泡沫已造成,一旦爆破對金融穩定有很嚴重影響,故在去槓桿化的政策下,銀行現時借貸也變得謹慎」,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指出,貿易戰於2019年對中國的傷害已造成,未能申請到貸款的民企只能倒閉,「外資撤走,本地投資追不上,只能走回頭路,國企頂上……由國企去吸納失業人口。國進民退是彌補民企的空缺」。
今年9月,浙江杭州市政府抽調100名官員,進駐阿里巴巴、吉利控股、娃哈哈等第一批100間大型民企,作為政府事務代表幫助企業,當時被認為是國進民退的典型做法,引起社會關注。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提到,「阿里巴巴營運的網上購物等業務,被(官方)視為國計民生,在中國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官方見獵心喜,這是令到大型民企市場份額收縮的原因之一……有入股、派人、逼退等形式(的侵佔),比向中小企搜刮方便得多」。
41上市民企變「國資系」
根據東方財富旗下金融數據平台Choice統計,截至本月9日,已完成「控制權變更」的上市民企超過188間,有41間的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地方國資委、地方政府等在內的「國資系」,佔比超過23%,總市值超過2,196億人民幣(約2,443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