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耗6,000萬設生態海岸線

東涌耗6,000萬設生態海岸線

【本報訊】東涌新一期填海工程正在爭議聲中進行,因應環保團體憂慮新市鎮破壞該區生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計劃於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新海岸興建3.8公里長的香港首個生態海岸線,設紅樹林、岩石和直立式生態海岸線,包括在岩石鑿出不同坑紋讓海洋生物棲息,料建造生態海岸線額外費用約6,000萬元。

全長3.8公里 助生物棲息

政府去年展開東涌新市鎮擴展填海工程,土拓署轄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方學誠稱,日後將設5公里長的新海岸線,將一改過去興建傳統海堤做法,擬在3.8公里新海岸建成香港首個生態海岸線,期望保護近岸土地及提升生物多樣性。

項目工程師潘偉榮稱整個海岸線共分三類,紅樹林生態海岸線佔1.2公里,岩石和直立式生態海岸線各佔0.8公里及1.8公里。其中紅樹林主要分佈在填海範圍東面,當局在岩石對出設潮間帶栽種紅樹林,亦設置大型石磚及蠔殼籃助生物棲息,紅樹林可抓緊泥土;建岩石生態海岸線則在海岸對出放置長達15米的大型方形岩石層,部份設坑紋,高低不一,讓海水能蓄起作生物棲息地。

潘偉榮稱他們參考澳洲建海堤做法,擬在沿岸設三處行人位置及兩個觀景台讓市民近距離觀賞大海及紅樹林等。方學誠強調建造時已考慮極端天氣影響,生態海岸不會降低防洪能力。當局稱整個5公里海堤工程耗資6.6億元,建造生態海堤額外成本約為6千萬元,於2022年施工,料兩年後落成。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對生態海岸線成效有保留,海洋生態較適合在大海灣內生存,「(生態海岸)係好過冇,但填海已好影響生態,就算功效有幾大都冇原先咁好」,即使東涌填海範圍原本沒有太多海洋生態,但附近大蠔灣屬優先保育地點,擔心受工程影響。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