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進民退的政策下,民營大企的負責人近年接連卸任或退休。這是對中國龐大的民營企業施加更大控制力的最新舉措,完全沒有出現1950年代公私合營運動引起全社會歡迎的場面,而是引起極多批判,認為這是在「殺豬、明目張膽地搶私企財物、搜刮民脂民膏」。
巨頭接連「退休」
政商緊密關係是民企賺錢的不二法門,然而伴君如伴虎,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今年9月10日「退休」後,有指一度拒交客戶貸款數據給中共的騰訊創辦人馬化騰,也於同月20日卸任騰訊徵信法定代理人。聯想創辦人柳傳志在屢被傳遭中共逼退後,日前也宣佈卸任聯想控股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職位。
即使馬雲、馬化騰都是中共黨員,而且中共已在民企設黨委支部,惟中共還是不放心,以致杭州市今年9月派出100名幹部進駐100間民營重點企業,為期一年,其中阿里巴巴也在列。旅美政論作家陳破空早前分析認為,中國經濟下滑,中共已對民企動了殺心,力圖掠奪私有財產,「豬養肥了就要殺」。開元資本董事總經理西弗斯(Brock Silvers)預計其他製造業密集型地區也將很快採取類似政策。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去年指出,民企在中國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專利發明權,以及80%以上的城鎮就業人口。若國進民退持續,讓國營資金或黨營資金入股,導致公司控制權混亂,從實績來看,無法改善績效,這也將會影響市場,經濟更難突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