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靈魂人物約翰連儂(John Lennon),生前佩戴過的一副圓框太陽眼鏡,早前在英國蘇富比以約140萬港元在網上拍出。這副Oliver Goldsmith眼鏡,原由披頭四司機Alan Herring私藏半個世紀,當日連儂棄如草芥,今日竟成了寶。
「1968年的夏天,我駕駛賓士汽車載連儂、George和Ringo三子往辦公室。連儂下車時,我發現他把太陽眼鏡留在後座,有一邊的鏡片和鏡臂鬆脫,我問他要不要修理?他說沒甚麼大不了,不過就是裝飾物。」Herring付上親筆信道出拍品來歷,他把眼鏡一直珍藏,保持着瑕疵,等待新主。
「Lennon glasses」的確成了潮界的代名詞,自從連儂1967年主演電影《How I Won The War》擔任二戰英軍指揮官,從此圓框眼鏡便成為他個人標誌。不過,當下我們更記得的,是以John Lennon命名的「連儂牆」。
連儂1980年被槍殺,連儂牆其後於捷克布拉格出現,他根本未曾到過。在布拉格修道院大廣場的牆上寫滿包括John Lennon歌詞的反抗標語,發洩對胡薩克共產主義政體的憤怒,事件演變成警民衝突,參與者被指「連儂主義者」,因為Lennon自80年代起已被視為反戰、追求和平的重要icon,如今連儂牆各地開花。
圓形眼鏡 對抗權威的標誌
在拍賣場出現過最有話題的圓框眼鏡,我想起了10年前引發了印度官方和民間搶救國寶的一場大戰。印度聖雄甘地的招牌眼鏡,連同他的涼鞋、懷錶、食用碗碟等私人物品,在紐約上拍,甘地家族、民間群情鼎沸認為是對印度一大侮辱,遊行抗議並要求總理阻撓。
最諷刺是,這些國寶最初正是由甘地姪孫女拿出來賣給德國藏家圖利,還附證書,所以拍賣公司也懶理輿論照常競標。矚目之處是,賣方James Otis是一位主張非暴力主義的政治活躍分子,以及甘地「鐵粉」和研究學者,他曾向印度政府開出條件(包括在世界巡迴展覽遺物、宣揚甘地非暴力主義、以及改善窮人生活等),只要印度政府答應任何一項,他都無條件把拍品捐獻給印度,但印度政府拒絕「勒索條件」。最後,由印度排名第七的富豪Vijay Mallya以210萬美元(連佣,約1,638萬元)拍得國寶轉贈印度政府,皆大歡喜。
甘地在天之靈應該估不到自己一生儉樸,但遺物包括走遍印度的破涼鞋,竟然會登陸奢侈品殿堂。傳說這副眼鏡也有故事,當時某印度軍官向甘地求智慧,甘地就把眼鏡送給他,說:「就是靠這雙眼,我看到印度的未來。」
2016年香港有個「天子‧公民——末代皇帝溥儀」展覽,當時我特意去欣賞溥儀的標誌圓框眼鏡。中國於明朝起已有西方傳來的眼鏡,清帝康熙、雍正更是「眼鏡控」,但有近視的乾隆卻萬分抗拒這洋玩意,曾寫過拒戴眼鏡詩明志,疾呼要借助外物而非憑自己眼睛去明察秋毫,豈非昏君?
從洋名Henry就知末代皇帝溥儀有多崇洋,16歲他就因近視想配眼鏡,但遭到妃子到老竇載灃反對,在紫禁城引發過一場風波。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寫過:「在這些王公大臣們眼裏,一切新東西都是可怕的。後來費了莊士敦(他的英文老師)不少口舌,加之我再三堅持要辦,這才解決。」溥儀記錄自己的「眼鏡革命」,如同成就解碼。
John Lennon、甘地、溥儀,三個不同時代、地域的人都擁有標誌性的圓框眼鏡,背後都藏着對抗權威的歷史。
撰文: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