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房】全球票房十大電影的商業啟示

【奮鬥房】全球票房十大電影的商業啟示

常說要拯救香港電影,挽救電影業,但當問到應該用甚麼方法時,大家都各有見解。有些人會覺得未夠百花齊放,題材狹窄;有些人會說欠缺好劇本;有些人會說「根本𠵱家啲戲唔好睇!」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又是甚麼呢?我覺得是:應該先讓香港觀眾,能夠重新養成走進戲院看香港電影的習慣。

電影是產業,觀眾其實就是消費者。消費者甚麼時候會願意付款?就是當他們很想得到一件商品的時候。而「很想得到」這個心態怎樣來?就是對於商品的了解、認識。來到電影層面,我們當然本身有戲迷級的觀眾懂得去選擇好電影,但對於只視電影為娛樂的普羅消費者來說,他們消費的動力,是來自他們對該題材的了解與認識,從而產生期待。而若然要讓電影產業蓬勃,「普羅觀眾」絕對我們極需要的一群。

數字不騙人。當人們常說香港電影太商業的時候,2019年全球十大票房,真正最商業的電影,我們都沾不上邊。說的不單是票房上,而是戰略上。第九位《狂野時速:雙雄聯盟》、第八位《魔雪奇緣2》及第五位《反斗奇兵4》,是成功電影的延續篇。觀眾幾年前已看過,亦愛上過Elsa的威力,他們認識了這個故事世界,所以續集出現時,觀眾大概預計到將得到怎樣的娛樂,產生了期待,所以購票意欲就會很大。

另外的位置,第十位是內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七位是《阿拉丁》真人版,第六位是《JOKER小丑》,第四位是《Marvel隊長》,第三位是《蜘蛛俠:決戰千里》,第二位是live action版的《獅子王》,這些全都是改篇自人所共知的傳說、漫畫,以至經典電影重拍,又是觀眾早預計到購票入場後將會看到一個怎樣的人物,連故事大綱都未必需要看,就可以去購票了。

至於第一位呢?當然就是《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既是改篇,又是系列延續篇,通殺。

電影需要百花齊放,以現在香港電影有限的成本下,製作藝術性或實驗性強的電影,確是其中一個必然的方向,但若要重振電影產業,製作能讓普羅觀眾能有期待感的題材,有購票意欲,入場後能夠在預料之中的內容上再添驚喜的電影,是更重要的方向。重新養成觀眾入場習慣,電影公司能有穩定的票房收入,才能不吝嗇地投資更多藝術或實驗作品,成就出真正的百花齊放。

創作低成本但有質素的娛樂片,一向是難上難,但迎難而上,不就是香港人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嗎?

撰文:陳詠燊

奮鬥房

《逆流大叔》編劇、導演,寫了18年劇本,自覺最代表到個人思維其實係《追擊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