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古德明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古德明

緬甸政府對國內羅興亞人用兵,誓滅其族,暴行終於交海牙國際法院審訊;一九九一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親赴海牙,為緬甸政府辯護,天下切齒。

昂山素姬二零一六年初掌緬甸政權,八月即赴北京殷勤拜會習近平,拙欄九月二十七日就指出她「目無人權,心無制裁暴政之義」。當時其「民主女神」形象未損,有朋友更責我苛求,不料僅半個月之後,緬甸就發動族滅羅興亞人戰爭。

《新序.雜事第五》載:楚莊王聽說有善相人者,言無遺策,因召來相見。那人說,欲知人,須看其所結交者:「臣非能相人,能觀人之交也。布衣(平民)也,其交皆孝悌,此所謂吉人也;官事君者也,其交皆誠信,此所謂吉士也;主明臣賢,左右多忠,此所謂吉主也。」莊王稱善,於是廣招賢士,終成霸業。看相真不如看人所交,緬甸的昂山素姬與臺灣的馬英九都是例子。

昂山素姬螓首蛾眉,年輕時貌比南威;馬英九姿儀俊美,當年也是個傅粉何郎。而昂山素姬最初不容於軍政府,一九九零年起遭軟禁,至二零一零年獲釋,其間贏盡天下讚賞;馬英九最初追隨蔣經國,一九八九年之後年年出席六四悼念會,多年來也頗邀時譽。不過,這一女一男當權之後,即卑辭厚禮交通天下第一惡政權,難怪孔子都不免歎息:「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昂山素姬的理想國,當然不是英、美等民主國家。今年四月,她赴北京出席一帶一路領袖會議,在論壇上說:「中國證明,只要有決心,努力奮鬥,成就必定耀煌。論勤奮,中國舉世無倫,是緬甸的榜樣。」她一心去善趨惡,計不反顧,那裏在乎英國牛津市議會收回頒與她的自由獎,美國大屠殺紀念館收回頒與她的人權獎等等。

清朝名臣朱軾說:「學人通籍(做官)後,惟留得本來面目為難。」(《清史稿》卷三零四。)昂山素姬、馬英九等掌權之後,是失去還是露出本來面目,誰可說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