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故事:車友飯堂臨別留人情味

港故事:車友飯堂臨別留人情味

沙頭角鹿頸是港人假日遊山玩水的好去處,其中被稱為「車友飯堂」的發記士多更是地標之一,每逢周末均有大批電單車或汽車會友好來聚會。可是,老闆朱偉賢宣佈年底即將易手,原班人馬撤走,陌生人輪換上場重新經營,雖然奶茶比例量可以重新調配,餐蛋麵照舊現煮現賣,但人情還有餘溫嗎?
記者:莫問
攝影:司徒韋桐

市區茶餐廳與郊區士多茶座的最大分別,前者是日ABCD餐均是「光速餐」,那怕你食完一碗沙爹牛肉麵,湯未呷一口,便快速被夥計收走,生怕你多留一會;後者慢工出細貨,你坐上一個下午,不催也不趕人,位於鹿頸雞谷樹下的發記士多便屬當中表表者。

每逢周末發記門前總泊滿電單車。

賢叔近月製作一批「發記士多」匙扣及貼紙送予熟客。

三位發記熟客,趁士多易手前與賢叔(左二)合照留念。

枱凳簷篷親手搭建

「我哋只有兩個爐,一個爐煮得一個麵,又唔會為咗快,煎定餐肉同蛋擺喺度。」發記士多每逢周末便高朋滿座,叫一個餐蛋麵一杯奶茶可能要等半小時以上,但食客並不介意,老闆朱偉賢笑言:「好多客坐成日,早上等一班朋友,下半場三點幾再嚟第二輪,一杯兩杯都係咁坐,識啲客咁耐,感情好似朋友咁咯……試過新年忙唔過嚟,有熟客幫埋我托餐出去畀其他客。」

這種默契不是一朝一夕產生,而是20年來聚沙成塔的因果,家中排尾二的賢叔,曾見證士多的黃金歲月。「阿爺70年代仲喺度賣緊柴米油鹽畀圍村,都有做小量街客或遊客生意,以前香港好多製衣廠,逢星期六、日,女工坐一車車旅遊巴嚟到燒烤,附近又冇超巿,每星期十幾盤汽水可以一次過清晒。」後期香港工業式微,加上圍村人口老化,單賣零食汽水及日用品難以延續,剛巧他99年經歷裁員,父親年紀老邁又苦無人接手,他決意做開荒牛,重新打造新士多茶座模式。

士多外的枱凳、有蓋鋅鐵的簷篷,均是賢叔一手一腳逐步搭建。「每逢颱風嚟到,漁護署唔要嘅木自己攞返嚟砌,一枱一凳都係我建造,後期先買膠枱凳。」至於手藝,賢叔笑言沖茶煮麵屬門外漢級別,多年來透過茶客試味逐步上手。「問吓批發商用咩茶葉沖奶茶,拎散茶不斷溝,開頭沖得冇咁好,啲客話唔夠茶味,大約一年幾就適應咗,後尾啲客話你杯奶茶掂喎,個人覺得好開心同滿足。」

年底易手淡然告別

發記轉型茶座的成功,還有先天幫助,發記門前大片空地,最多可泊二十至三十輛汽車,小徑靠邊臨海,可遠眺對岸沙頭角的景色,成為不少司機假日泊車吹風的聚腳地。

2000年起開始有車主相約發記,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吸引車會組織聚會,細至車迷自發組織的Ducati電單車會、快意車會、三菱Evolution車會,大至香港汽車會,幾乎每逢周末輪流聚會,還要互相詢問檔期以免撞期,讓發記成為人所共知的車友飯堂。

賢叔已成士多靈魂人物,熟客已直呼他為「發記」,早已忘其本姓,但不忘其本心。有熟客讚許賢叔「就得人」:「舊時嚟到7點鐘仲未開門,其後我哋越嚟越早,老闆早上6點開門遷就我哋,𠵱家平均每星期都一次,打風落雨都入嚟坐吓。」然而美好總是有期限,發記士多今年8月突然在fb官網宣佈將12月29日定為最後一日營業,之後將會轉手,人面全非,消息一出,吸引不少新知舊雨到來捧場。

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賢叔道出現實:「老一輩起丁屋都係長子嚟繼承,屋契係佢個名,冇得拗。」眼見20年來心血從無變有,從有再突然消失殆盡,他沒有如電視劇《溏心風暴》家庭爭產風波,只有淡然與釋懷。「有兄弟爭嚟做,我唔會特登同佢拗,過咗年休息一陣再睇。」

製匙扣貼紙贈熟客

一班車友縱使不捨,但不得不接受現實,一身車手服、駕駛Ducati電單車到場的陳先生指七年前已開始光顧發記士多,喜歡郊外泊車易,老闆亦有人情味,「呢度坐一日都得,識朋友都喺度識,一兩星期至少出車一次嚟到,差唔多係指定動作。」

光顧16年的車主Jocky坦言:「講真發記食物款式唔多,味道OK,其餘都係食感情。食咗十幾年,好多回憶係陪我哋玩車時間長大,雖然好唔捨得,都冇辦法,事實係改變唔到。」他感嘆:「香港越來越向錢看,值得保留嘅事物或有風味嘅人與事漸漸消失。」

臨別依依,賢叔近月製作一批「發記士多」匙扣及貼紙送予熟客,又提供紀念橫額供客人簽名留念,他說希望在別處東山再起,「99年起剛好做咗20年半,梗係有唔開心,啲客問『你唔做我點算呀,每個星期六日我去邊呀』」近期他接連數晚均有車友邀請飯敍告別,傍晚未入黑便要趕緊收爐,他越過士多門前,兩邊各有一個舊雲石對聯,牢牢刻上「發圖忠厚能招天下客 記誠公心能取世間財」,一切盡在不言中。

港故事

有些人有些事,越是美好越留不住。本土手藝、傳統行業、街頭老店,都帶給我們生活的溫度和記憶的厚度,如果你知道有這樣的故事,歡迎提供。(致電或WhatsApp 6383 6568 註明「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