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地為「無」 - 陳沛敏

畫地為「無」 - 陳沛敏

建制陣營對「黃色經濟圈」口誅筆伐,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不甘後人,在fb直播批評這概念是「畫地為牢」,說什麼香港非單一經濟,市場自由開放,按規矩辦事,質疑「憑乜嘢去分邊啲係黃邊啲係藍」。

真的很好笑。不分顏色、市場自由開放按規矩辦事?六年前香港電視發牌軒然大波,邱騰華雖不是負責的政策局長,卻是梁振英的特首辦主任。「一男子」否決王維基旗下港視免費電視牌照申請,難道是市場自由開放按規矩辦事的體現?

一個定位國際都會、金融中心的城市,當年只有兩個免費電視台的頻道供七百萬人選擇:獨大的無綫不思進取、越趨保守;積弱的亞視自暴自棄、腦死狀態。到當局肯開放接受新牌照申請,王維基賣城市電訊業務套現50多億,籌建電視城,僱用台前幕後數百人,製作多部劇作,揚言要重振香港創意工業。

結果呢?千呼萬喚,政府宣佈只批出兩個牌照;最早提出申請、最進取、最有承擔的王維基反而被摒出局。輿論譁然,12萬人包圍政總要求解釋,政府拒絕交代,但誰都看到那並非自由市場的規矩,而是徹頭徹尾的政治考慮。

更令人失笑的是,邱騰華今日面不紅耳不赤的談什麼自由市場,不分顏色,但全宇宙都知道,以《蘋果日報》為例,差不多自1995年創刊至今都遭受打壓封殺,近年尤甚。過去的報章銷量和今日的網站點擊均名列前茅,廣告商卻因為政治壓力,不敢在《蘋果》落廣告。「國家領導人」公開威嚇《蘋果》廣告客戶,邱騰華為什麼不問他「憑乜嘢」。

黃色經濟圈的消費者是按自己的價值觀,自由意志下作出市場行為的決定,有什麼可批判?消費者不單可按政治立場,按企業品牌對勞工福利、環境保育甚至同志平權等等的取態來作消費選擇,根本是正常社會的等閒事。相反,國家機器濫用公權力來封殺異見報章、藝人、運動員、企業,試圖滅聲,才應該聲討。

TVB最近宣佈裁員350人,並表示會加快到大灣區發展。其實呀,曾幾何時,當「大灣區」這名詞還未出現,香港的劇集、節目倒在華南地區風靡一時。那時香港的電視工業還是電影業人才搖籃、流行樂壇推手,領導華語世界流行文化。現在?TVB的新聞公信力江河日下,節目劇集水平早被鄰近地區超越。HBO與Netflix的首部華語劇採用的是台灣創作班底,人家出品的《通靈少女》、《我們與惡的距離》都是本土題材,一樣衝出台灣。

看到當年極力反對發牌港視的TVB今日境況,邱騰華有兩句話倒是貼切:「如果人人都畫個圈,第一個受害就是畫圈那個人。」

BTW,郵政署好像是商經局轄下部門,邱騰華是不是應該評論一下,如果經濟不應該分顏色,那麼為什麼明明是黑白的圍棋,會變成啡黃色?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