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該食番餐好? - 葉一南

唔該食番餐好? - 葉一南

王偉雄先生在其專欄文章,「易得的快樂」,提出了一個有趣問題給他的學生:如果能夠每天吃一粒藥丸便有足夠營養亦飽肚,成本與正常進食相若,你們會選擇吃藥丸嗎?如果是我,想也不用想,唔好搞。年青學生們呢?估佢唔到,應該是代溝,竟有一半以上選擇吃藥。他們認為省下時間,可以做更實際有用之事。說到這裏,不得不倚老賣老:年青人,進食,本身已經是平常生活中最「實際有用的事」之一,況且,以藥丸代餐,嘴上說一說是可以的,真正付諸行動,我打賭大家未必有意志力長期堅持,能夠頂三個月,算贏。

其實,很多人已經試過。2013年,美國有一位認為每天花大量時間吃飯很無謂的宅男電腦程式員,Rob Rhinehart,用各種營養粉,做成一種便宜、健康,足夠人類生存所須的「飼料」,對不起,容許我用「飼料」兩字與食物分開,取名Soylent。理論無懈可擊,可以少油走糖,加維他命及纖維,又不用養牛放屁污染空氣,環保之冠。之後他在網上眾籌,成功把Soylent變成商業產品,跟着在2015年再拿了創投二千萬美元擴展業務。這兩年在美國很多便利店及Walmart有售,價錢便宜,在亞馬遜一公斤賣34美元,足夠八天全方位營養,省時,亦不用捱餓。等於港幣三十多元一天,現今在香港街市只夠買幾両豬肉,煮熟還要電費。比起下廚便宜太多,世上有如此好東西,按理爆到飛起,結果又不是。Soylent的生意算不錯,但只能成為顧客選擇性偶一為之的營養速食,與meal replacement的定位相去甚遠。為甚麼呢?

網上有很多嘗試以Soylent代餐的日記,皆因不愛食物宅男宅女是有的,以為自己本來每天吃薯條漢堡,或沙律或速食,要求簡單,便可以進階吃粉末沖劑。然後發現,食物與飼料,有味道與沒味道(或人工味道),分別之大,可以令人崩潰。他們詳述了生理心理歷程,我選了一位嘗試七天的,簡略覆述。第一天,沒有問題,還好;第二天,也可以,只不過一直進食流質,腸胃感覺怪怪;第三天,早上起來,口腔內好像有粉筆味,不知是真是假;中午,喝過Soylent之後,沒有肚餓感,但因為多日沒有咀嚼,有點不自然;晚上,有實際問題,與朋友外出吃飯,帶了Soylent,一下喝完,很沒意思,或者自己應該索性不出現?第四天,開始厭惡這沖劑,整天想着炸雞的味道,沒辦法集中精神工作。雖然不餓,但坐立不安。第五天,早上花了半小時才把一支Soylent完成。很懷念那種期望下一餐吃點甚麼,然後與同事商量餐廳,最後得到滿足的快樂。到了午餐及晚餐時間,根本不想看到Soylent。第六天,走到那裏都好像嗅到食物的味道。絕對是幻覺。而且,不用吃飯,多出的時間,突然感覺很無聊。難道人家在嘆世界的時候,自己硬要工作?會不會太可憐?第七天,寧願空着肚,甚麼也不吃,還好一點。晚飯時間,太太在進食,自己倒了一杯酒,在旁慢慢呷,感覺正常一點。

很好的日記,把整件事說清楚。人,畢竟與動物有別,進食,明顯不單是為了生存,更加是為了滿足口慾,為了每天三餐很過癮的快樂,那怕是麥記,因為這種圍在一起享受的快樂,催化為一種社交,一種聯繫,結合着朋友及家人,平衡着生活上的困難。同學們,認真地吃一餐,是文明昇華,絕對「實際有用」,想想農曆年三十,晚飯時間,大家一起埋枱,然後各自拿一支不同口味的Soylent出來,一下子喝完,然後你眼望我眼,是多麼可怕的事。各位朋友,聖誕快樂,唔該食番餐好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