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開始的時候,是決定要讓自己過無悔的生活。」膚色黝黑的西川,笑容可親,灣仔地鐵站出口外行人道上,數十位等候他派贈免費咖啡的陌生人,都親切地稱呼他「昌さん」(Masa San)。來自姫路市的單車旅人、也是生命教育導師和咖啡達人的西川昌德,三十有七,未婚,大學畢業後不久便開始騎單車到世界各地遊歷,12年間走了37國9萬公里,來到香港,連續六天在街頭向市民義贈咖啡,也分享旅途體驗。
身為愛咖啡之人,也曾是單車旅人,當然要來一會這位「異人」。這是第二次來探望了,一到步,便要幫忙「搬檔」:一輛單車改裝成的流動咖啡檔,工作桌面是尾架上附加的可摺合木板,車頭掛的貨籃放着燒水的氣爐和傳統南部鐵器,本來佔地不多,只因有團體在旁擺了宣傳街站,空地變得有點擠。消息傳開後,來見他的人很多,他更要不停地沖咖啡。趁他離港前的周日黃昏,來到石門某酒店的露天茶座,聽他分享單車遊歷多年的感受,當然也少不了即席開爐煮咖啡。酒店方面也很通情達理,沒有干預。從日本帶來親自烘焙的5公斤咖啡豆,早在第一天已經用完,幸好有市民不斷送豆來補充。
很多曾孤身上路的旅人,開始時戰戰兢兢,然後發現,最大的收穫,是自信。我是如此,Masa San亦然。「如果你自信不足,可能就無法輕鬆地開始旅行。」小學年代的Masa San,一個很不顯眼的孩子,因有點我行我素、不夠合群而被全班同學無視,失了自信心。大學生活順風順水,二年級時卻因為一位從小認識的好朋友意外身亡,打擊極大,消沉了半年,開始思考,意識到自己要的是「無悔的生活」。最初的計劃,只是「畢業後旅行直到25歲並獲得生活經驗,通過挑戰自我來鼓勵他人。」同學都不贊同,負責輔導就業的教授甚至告訴他,「這對大學來說是一種恥辱。」只有父母支持,他一直很感激。
走遍世界 擴闊視野
一開始時還不是單車,而是打起背包去歐洲。在荷蘭的自助食堂遇到了一位騎單車去德國的70歲老人家,鼓勵很大,也讓他開始迷上單車旅行。先是用7個月在日本跑1.5萬公里,然後便無法停下來,從中國經泰國往印度、從尼泊爾經伊朗到葡萄牙、阿拉斯加到洛杉磯、橫越澳洲、環新西蘭、溫哥華經墨西哥到哥倫比亞,旅途上驚喜參半,在西藏高山症差點死掉,也在墨西哥荒野被持槍匪毆打行劫。起初想成為一個有自信、可以獨自旅行和生活的人,希望體驗冒險的旅程,旅途中經歷了大自然的宏大,也跟不同種族文化的人互動中遇到很多的友善和幫助,驚訝世界與他所想的完全不同之餘,心態亦改變,現時對旅行的感受,「出会い」是首要,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邂逅與偶遇。在常被誤解為恐怖分子國家的伊朗,「遇到很多好人,奇怪為甚麼穆斯林對我這麼好?然後發現,伊斯蘭教的重要教導中,其中一項是感恩,另一項是互相幫助,跟日本人珍視的價值無異。」留在日本的日子,他會到日本各地小學演講,介紹旅行經歷,擴闊日本小孩的國際視野,了解其他人的貧窮與不幸。在異地旅途中也經常探訪當地學校,用手機視像直播讓日本學生跟世界交流。「像石田裕輔,把經驗寫成書,不是傳播更廣嗎?」我向他建議。「沒有人找我啊,在日本自資出版,要花很多錢的。」出版商眼中,《不去會死》的冒險到《用洗臉盆吃羊肉飯》的飲食獵奇,石田裕輔的確有更多賣點。
「除了打氣,也無法幫到甚麼,仍希望咖啡能為大家帶來一個微笑。」從支援四川到尼泊爾大地震的重建工作,Masa San更為關心的,從來都是貧困地區,今年6月,卻開始注意到香港這個富裕城市發生的事。石田裕輔曾經寫過,心念一動,身體就坐立難安,有一種「不去會死」的心癮。Masa San有的,也許是一種心痛,讓他在被認為不安全的情況下,仍決定要來一趟。「日本人最嚮往是當個穩定與收入不錯的公務員,平靜過一生,年輕人眼中最常見的,往往是一種淡然且空洞的目光。我在香港人的眼中看到哀傷,但也看到堅定與不屈。」或者他最希望的,是日本年輕一代,也可以。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