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體有10萬億個細胞,科學家估計,身體內外微生物數目可以高達身體細胞的10倍。每個人體細胞裏面都有着我們獨特的遺傳密碼,每個細胞都有大概23,000組遺傳基因,提供我們每個細胞的功能及運作的藍圖。而我們體內細菌的基因數目總和高達三百多萬,我們自身基因的100倍。可想而知不單是靠先天父母給我們的基因,而要配合後天微生物細菌才能達到一個和諧平衡的身體。
身體微生物
身體微生物的分佈很有趣,皮膚、五官、頭皮、牙齒、陰道、尿道及腸胃道,全部都有微生物寄居和我們一起共存,裏面有大部份都是細菌,超過95%是寄居在我們的腸道上。
當嬰兒一離開媽媽,他就會開始接觸外界的微生物而進入身體。近年有研究發現,剖腹生產的嬰兒,因為未能吸取母體陰道本身的益生菌,從而有機會影響腸道健康及免疫系統發展。另外媽媽母乳裏面有超過300種益生菌,所以母親餵哺母乳可以幫助嬰兒的健康發育。
到4至6個月大加固食物之後,小朋友接觸不同種類的食物及外在環境,腸道細菌會慢慢發展。研究發現達三歲的時候,腸道細菌的種類及多樣性已到達差不多九成成人的水平,這正是我們中國人說的三歲定八十。
腸道細菌失衡與疾病的相關研究
今年有研究發現很多慢性疾病,例如食物敏感、濕疹、自閉症、情緒病、肥胖、糖尿病、腸易激綜合症、腸炎,以及腸癌等等,都和腸道細菌失衡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簡單來說,腸道細菌有好菌、中性菌及壞菌,他們有着互相的角力。他們消化食進肚裏的食物,製造不同的脂肪酸及化學物質。
怎樣改善我們腸道細菌達至最佳狀態?
我們腸道的細菌和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現代化的飲食令我們身體細菌多元化亦相繼降低,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偏食,要有均衡的比例。有研究發現加工食物的化學物質會破壞我們腸道的微生物多樣性,令到腸道有異常的免疫系統反應。進食益生菌對身體預防及治療疾病是否有幫助,一直是醫學界討論的問題。近年有研究指出,在懷孕期間及嬰幼兒時期,合適使用益生菌可以幫助腸道健康,從而減低嬰兒敏感及濕疹的風險。
但並不是進食益生菌就會健康,因為不是所有人有着同樣的失衡。要因應每人腸道失衡的情況作出選擇。近年有腸道細菌基因檢測方法,檢查出每個不同病人腸道細菌失衡的情況,作合適的補充,才能夠發揮有效的效果。
盧景勳醫生 中大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