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總統打破美國政治常規,相對上兩次總統面臨彈劾,「特朗普式彈劾」特點是支持與反對他的陣營壁壘分明,議員和民眾早歸邊,令整個彈劾程序缺乏懸念。
烏克蘭門議題「離地」
有經歷彈劾克林頓的前眾議員謂,眾院當年不及現在分裂,議員常與對家政黨公道的議員合作,彈劾過程亦非常莊嚴。過去的彈劾中,議員會在個人良心與黨取向之間掙扎,部份最後倒戈,但特朗普的彈劾不然──民主、共和兩黨的議員差不多全部隨黨立場投票。
自彈劾程序9月開始以來,多個民調均顯示美國人對彈劾特朗普的意向至今並無太大改變,不似尼克遜般在彈劾調查後民望急跌,或克林頓般反升,因特朗普的支持者與反對者對彈劾有既定概念,如此鴻溝亦令今次彈劾注定不會如之前兩次般為民眾帶來共識。
美國電視新聞前日的畫面,亦反映了美國的分裂──一方播彈劾表決,另一方播特朗普造勢活動,彷彿平行時空。不過傳統媒體的沒落、社交媒體的興起,亦是不少美國人處於訊息孤島的原因,他們要不視彈劾為特朗普口中的「政治迫害」,要不視之為趕走流氓總統的正義之舉。此外,尼克遜在水門案中的罪證有錄音作實,罪行亦是公眾易於理解的例如派人爆竊民主黨總部;克林頓的就更切身──婚外情和偽證,不如「烏克蘭門」般複雜,畢竟多數美國人在地圖指出烏克蘭的位置都有困難。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