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得耐髖屈肌緊易腰痛或影響跑步 增受傷風險

坐得耐髖屈肌緊易腰痛
或影響跑步 增受傷風險

【本報訊】上班族經常久坐,小心令髖屈肌變得繃緊,隨時引發腰痛。物理治療師表示,都市人髖屈肌繃緊的問題很普遍,但往往被忽略,除了可導致腰痛,也會影響運動表現及增加受傷風險,如跑得「唔夠快」等,建議市民適當伸展髖屈肌,配合改善盆骨運動,減少相關腰痛。
記者:梁麗兒

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指,髖屈肌是由一組負責髖部活動的肌肉組成,連接着腰部、腹部、大腿骨及盆骨,當中包括腰小肌、腰大肌、髂腰肌、髂肌及縫匠肌。髖屈肌能協助髖關節進行髖屈動作,即大腿向前彎,日常走路、行樓梯及穿褲子會做的提腿動作;或進行運動如跑步、踢足球,都會用到髖屈肌這組肌肉,有保持下半身穩定的作用。

多做鍛煉臀部肌力運動

都市人無論返工或在家都習慣久坐,尤其常用電腦一族,會令髖屈肌縮短及變得繃緊。若經常重複抬腿或踢腿動作,如踢足球或跑步,也會加劇繃緊問題。他指臨床上約一半腰痛病人,都會出現髖屈肌太緊的問題,原來髖屈肌太緊會令盆骨過份往前傾,形成一個肚部前凸、臀部後翹的姿態,即「下交叉綜合症」,此情況可增加下背及腰椎壓力,釀成腰痛。研究又發現髖屈肌太緊會改變步姿,令步幅收窄,變相影響跑步速度,甚至增加受傷風險。

他稱,曾接獲一名30多歲女子因腰痛求助個案,女病人與朋友一起參加泰拳運動班,疑因本身的髖屈肌較繃緊,加上過度訓練,如長時間重複打沙包、踢腿等動作,令肌肉過勞及出現痙攣,引致腹股溝、腰部持續疼痛。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提腿動作也感辛苦,包括着褲及行入浴缸沖涼都有困難,返工亦難以穿高跟鞋,遂接受物理治療改善,並建議她在運動前要進行充足伸展及熱身,提升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一般情況下,物理治療師有機會用干擾電流的儀器或針灸,為腰痛病人止痛,配合手法治療,放鬆髖屈肌,並教授伸展運動。

市民不妨作自我測試,簡單評估有否髖屈肌太緊的問題,首先坐在睡床或長凳的邊緣,先抱膝靠近胸前,慢慢躺下,至整個背部貼着睡床;然後右腳放低,雙手抱緊左膝至靠近胸前。正常情況下,右腳後方應可完全貼着床,若兩者有距離,即大腿不能完全貼着床,代表髖屈肌太繃緊,可在另一邊再測試。

歐陽健指要改善髖屈肌繃緊,上班族先要減少久坐時間,例如在辦公室工作每45分鐘至1小時,要站起來活動一下。每天在家伸展髖屈肌,也可用手按或網球按壓盆骨兩側肌肉及「冤痛」位置作放鬆。喜歡跑步、踢足球的人運動前要做足熱身,避免長時間做重複性提腿動作。腰痛人士宜多做活動盆骨、鍛煉臀部肌力的運動作改善。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