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研究】
【本報訊】反修例運動席捲全城,衝擊法治旋風亦湧至,單單被指違憲引用緊急法落實《禁止蒙面規例》,已為香港法治亮紅燈。智經研究中心發表的《市民對香港法治狀況意見調查》顯示,受訪市民對10個法治層面落實狀況的評價一律較過去兩年為低,其中過去兩年評分居首的「維持治安及保護人身安全」今年暴跌至尾二,三年來均獲最低評分的「防止政府濫用權力」今年更下滑至新低的3.61分。本身為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的智經主席劉鳴煒認為民意變化已為政府敲響警號。
記者:許偉賢
研究中心委託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今年10月18日至11月4日電話訪問1,003名15歲以上的香港居民,結果55.2%受訪者表示不滿意香港今年的整體法治狀況,超過滿意的11.7%。相對過去兩年調查均有逾三成受訪者表示滿意香港整體法治狀況,不滿的約佔27%,今年是首次不滿者多於滿意;表示不滿的受訪者中較多是15至24歲、大專或以上學歷、本地出生、學生或政治立場傾向非建制派。
在10個法治層面評分中,除了「打擊貪污」及「以法律機制促進經濟發展」高於5分(0分最低,10分最高),其餘評分均低於5分。
「防止政府濫用權力」最低分
「防止政府濫用權力」評分由2017年的5.23分下滑至去年的5.17分後,再在今年於政權被指縱容警暴情況下跌至3.61分;「維持治安及保護人身安全」評分也由2017年及2018年的6.79分及6.83分跌至今年的4.05分。
當被問及是否同意「為社會公義而違法是可以接受」時,過去兩年的調查均有近五成受訪者表示不認同,認同的約佔兩成,今年情況逆轉,39.8%受訪者認同此看法,多於不認同的31.0%。在15至24歲群組中,更有約六成人認同此看法。
劉鳴煒:為政府敲響警號
今次調查新增有關法治目標的問題,結果最多受訪者認為「保障市民基本權利同自由」(36.1%)為最重要的法治目標,其次為「爭取更公義的社會」(31.2%),兩者明顯高於視「維持社會秩序」(26.8%)及「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4.5%)。
智經主席劉鳴煒認為上述客觀數據量度出的民意變化,「已為政府敲響了警號」,並指市民若認為政府無法維持治安及保護人身安全,甚至濫用權力,將會嚴重削弱公眾對香港法治的觀感及評價,令香港法治陷入信心危機,同時指市民對所有法治層面的落實,以及對香港整體法治狀況的不滿似乎已達警戒線,認為整個社會都需要對有關現象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