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監警會國際專家集體「跳船」後,監警會預告最快明年1月底分階段提交關於6.9、6.12和7.1事件的審視報告,以查找事實、描述大場景為主,至於7.21、8.11、8.31和新屋嶺事件的報告其後會陸續公佈。監警會主席梁定邦稱,首份報告以事實陳述為主,僅有小量評估和建議,為社會考慮未來工作提供事實基礎。另外,警方自11月底至今共派發1.4萬張「行動呼號」卡紙。
監警會主席梁定邦昨表示,監警會期望明年1月底至2月初完成首階段關於6月9日、6月12日和7月1日事件的審視報告,但強調報告以查找事實為主,是「事實細緻的描述」,當中有部份評估和建議內容,但直言篇幅不多,並指「事實會說話」,不需要人在報告中表達意見。至於7.21元朗恐襲、8.11葵涌及太古事件、8.31太子站及旺角站事件,以及新屋嶺羈留中心事件的事實報告,其後會分階段公佈。
監察會秘書長俞官興形容報告處理的場景較一般個案的單獨場景更複雜及嚴謹。
監警會年報提到可檢討監警會權力,梁定邦稱監警條例可檢討,但應由政府和社會考慮擴大監警會權力,笑稱自己是「小薯」,只會按條例行事。
6月至今收1,404宗投訴
警方自11月27日起共向前線警員派發1.4萬張行動呼號卡紙,警方稱基本上所有參與行動的警員已有行動呼號,惟戰術背心未有位置放卡紙的速龍隊員,行動呼號會印在頭盔上。
監警會6月至本月13日共收到1,404宗涉及警員違規的投訴個案,涉及4,720名投訴人,須匯報投訴佔500宗,當中61宗因涉及法庭案件暫未能處理,另74宗已收到警方初部報告,惟有三分二個案分類為「撤回投訴」,另外三分一被指「無法追查」。投訴中逾半涉及武力使用,30宗與身份識別有關。
500宗須匯報投訴包括83宗「毆打」、5宗「揑造證據」,65宗「濫用職權」及15宗「恐嚇」等較嚴重指控,另有241宗「行為不當」和196宗「疏忽職守」等投訴。
民權觀察成員王浩賢質疑涉及法庭案件的投訴僅佔12%,推斷很多警暴受害人因不同原因未有投訴。他又批評梁定邦未有爭取擴大監警會權力。
■記者羅繼盛、曾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