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遊】十年一會荔枝窩太平清醮 聽尋根故事

【文化藝遊】十年一會荔枝窩太平清醮 聽尋根故事

【文化藝遊】
「我們建村的年代,就是粵劇《帝女花》所講的年代,三、四百年前了。」舉家從英國回港參加荔枝窩太平清醮的曾桂生如是說,他也是十年一次的慶春約太平清醮重要推手。平時杳無人煙的沙頭角邊皮七條村在這四天(十二月十三至十六日)變得熱鬧非常、香火鼎盛,小小的荔枝窩碼頭堆滿了從市區來湊熱鬧的市民,目測也幾千人。畢竟,人生有幾多個十年?「下次有命出席,我應該都坐住輪椅了。」一位看着神功戲的女村民戲謔。

每次打醮,荔枝窩村都有無數遊客慕名而來,看道教法事科儀、粵劇神功戲、接天后儀式、舞麒麟、享用齋宴等。但最令我動容的,卻是離鄉幾十年,每十年一次扶老攜幼、攀山涉水回到這鄉村尋根的故事。返家村民說着夾雜客家話、廣東話和英文的方言,各自向子孫訴說鄉土故事。「以前每每有過千位移民海外的村民回港參與,順便祭祖和增修族譜,惟今年因政治運動和打醮日期臨近聖誕節,回港的村民人數大減了。」曾桂生無奈地說。

這遠離煩囂的香港淨土,猶如六七十年代的老香港定格。荒廢了40年的小瀛學校、長滿野草的倒塌村屋、封了多年的水井、曾經斷水斷電的蛤塘和梅子林村、沒有網絡覆蓋的牛屎湖。每周只有一班公眾街渡從馬料水碼頭開出,選擇陸路在沙角頭入村要申請禁區紙。因為嚴重的交通不便,這裏的鄉土情懷仍然保鮮。

白頭村民講舊時 奇樹古蹟成打卡熱點

荔枝窩村是九橫巷三直巷的建築格局,這幾天只要你豎起耳朵,每條巷都有故事。「這裏以前有塊偌大磨刀石,我們小時候都騎上去拍照,現在不見了。」年屆半百、頭髮也半白的女村民跟我說當年,她特意從英國回來尋根。70多歲的老伯最懷念百年的通心秋楓樹,「以前我們就在這裏玩捉迷藏,以前樹窿沒這麼大,現在整棵變通心了。現在莫講爬樹,我一步也走不動了。」老伯三代一起從歐洲回來看打醮,帶着幾歲的孫子看丟空了的祖屋,認識客家文化。

還有一棵逾百年、高19米的「五指樟」,曾桂生特意帶我上山看。「它五棵分支的樹幹猶如五隻手指,據說日軍襲港期間想將『五指樟』砍伐運回日本時,村民捨命抵抗,結果它被鋸掉一『指』,被保存下來。」路過的姨姨附和着:「打仗時日本仔好猖狂,捉村裏全部雞來食。」曾桂生說,荔枝窩村仍遺留幾支古鋼炮,當年抗海盜後來是嚇唬日軍,但更大的幾支早已被人偷走。

在梅子林村出生的村長曾玉安,談到了「梅子林李嘉誠」的故事。「六七十年代全盛時期,我們村有16戶村民,主要以務農及飼養家禽為生,還種一些稻米、番薯,七十年代有一戶村民賣年桔收入高達13萬元,以當時一層樓兩萬計,他成了一時佳話的富豪。」現在梅子林無梅子和生金的桔樹,但仍保留了一棵荔枝樹,每年村民都會對該樹所出的荔枝進行投標。

荔枝窩村位於沙頭角北面,是慶春約七村中的重心。五六十年代村中人口最高峯達千人,六十年代村民因為生計開始移居英國和歐洲。1970年代荔枝窩村仍有116戶,但2010年只剩下兩名原居民。人去樓空,房屋也日久失修而倒塌和野草叢生,村莊大隱隱於原始森林。

復耕保育駐藝術家 5千萬復修25屋

「這裏很有莫奈作品的感覺。」走過綠蔭之下的山溪,香港鄉郊基金主席林超英讚嘆說。九年前卸下了天文台長一職後,他便開始在這荒廢多年的鄉村搞復耕,城規會開了綠燈,馬會贊助5,000萬,復修其中25間屋,曾被遺忘的村落變成「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他興奮地帶我走遍阡陌,訴說荔枝窩計劃的前世今生,港大、長春社、環保署轄下的「鄉郊保育辦公室」如何協力。丟空的房子,有藝術家進駐變成故事館;其中一塊荒地由退休金融人主理,以自家智慧經營永續農耕;有鄉民後代在這裏種香料做farm to table。「大前提是維持這裏的生態價值、重視鄉郊風貌,這裏到處都是天然藝術品,希望引到城市舞蹈團都來表演。」本土稻米聽着由演藝教授獻唱的客家山歌長大,不讓台灣的池上貝多芬音樂米專美。

「這些田沉睡了40年,現在要喚醒它們。」林超英如是說,他回想當年在荔枝窩還未播種就來替木瓜樹滅族的點滴。「因為原本種下來的木瓜樹已污染,最大鑊是基因改造,我們重新種植純種有機木瓜樹,種出來的味道跟我幾十年前吃的一樣,甜到不可置信。」

今屆是第幾屆慶春約太平清醮?曾桂生也無從稽考,估計自清朝開始打醮,至少百年,為求潔淨社區,超渡亡魂。根據村代表找出來的一幀已發黃並開始脆裂的珍貴舊照來看,這傳統沒有改變;只望未來在開發復耕之後,淨土也能保鮮而不褪色。

打醮期間有多場神功戲演出,名伶龍貫天(中)也留在荔枝窩四天慰戲迷。

根據傳統,打醮最後一晚會「化山大人」,由法師將負責看守鬼神的「大士公」燒成灰燼。

十年一次的慶春約太平清醮重要推手曾桂生已移居英國幾十年,但每十年還是扶老攜幼回鄉。

平時杳無人煙的荔枝窩碼頭,打醮期間的遊客絡繹不絕。

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

七十多歲的老伯最懷念百年通心秋楓樹,這是回流荔枝窩原居民的打卡熱點。

四五十年前的太平清醮留影,大家已不認得演神功戲的老倌是誰。荔枝窩村民提供

採訪、攝影:鄭天儀
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