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用滑鼠 肩痛元凶 改善姿勢 放鬆胸小肌

長期用滑鼠 肩痛元凶 
改善姿勢 放鬆胸小肌

【本報訊】經常受肩膊痛困擾,但持續按摩兩邊膊頭的痛區都無明顯效用,可能仍未找對痛症源頭。物理治療師指肩膊痛元凶可能與肩胛骨附近肌肉或胸前肌肉太緊有關,正確按壓當中激痛點,放鬆相關筋膜線,配合改善姿勢,有助減少痛症,市民日常亦不妨多做紓緩肩膊痛練習。
記者:梁麗兒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羅培楷表示,臨床上近半求診個案涉及肩、頸痛症,肩膊痛為例,原因眾多,例如姿勢不良包括頸前傾、圓肩,令肩膊過度內旋,造成肩𥧌下、即肩胛骨與上臂骨的空間狹窄,肩膊活動幅度受限制,因而容易受傷致肩膊痛。同時,圓肩會導致胸前及背部肌肉不平衡,誘發肩膊痛。肩膊的重複性動作也會令相關韌帶負荷增加及出現痛症。肩膊痛病人會有肩膊外側或前側痛的問題,工作要多用電腦或常做重複性動作的運動愛好者,如打羽毛經常揮拍、游自由式時重複划手動作。

觸及痛區發現呈條狀

痛症病人通常會集中處理痛區部位,如膊頭痛便按肩膊,羅指很多時疼痛位置都是反射痛(Referred pain)區域,並非疼痛源頭,肩膊痛多數與「胸小肌」、即胸前肌肉,及棘下肌、即肩胛骨附近肌肉太繃緊有關,引致連接同一神經線的肩外側及前側疼痛,故要減痛需在這兩組肌肉找出激痛點,即較「冤痛」部位,並進行揉按或按壓。另外,肌肉太繃緊都會變成纖維,形成繃緊束(Taut band),適當按摩都有紓緩作用,觸及時通常發現呈現條狀、圓狀或小山丘狀。

除找出激痛點,放鬆太緊的筋膜線也很重要。從解剖學角度,人體的筋膜線如鐵路的路軌一樣,貫穿全身,負責連接四肢及軀幹的不同肌肉,其中軀幹及腳部共有七條筋膜線,每隻手臂也有四條筋膜線。筋膜線作用是協助身體進行不同動作,包括身體旋轉、屈伸等。涉及肩膊痛的筋膜線包括「深層正面手筋膜線」(Deep front arm line),由胸小肌連接到手部的拇指,可透過伸展前臂及手掌作放鬆,並減少做一些會令手部肌肉變繃緊的動作,例如長時間用滑鼠、過度重量訓練等。

另一條為「螺旋線」(Spiral line),將身體以雙重螺旋的方式包圍起來,幾乎貫穿全身,舉例如出現左膊外側痛,便要放鬆右腳的筋膜線,例如利用網球、按摩球、滾筒或按摩棒,按壓右腳小腿的外側部位。如左膊前側痛,便按壓右腳小腿內側部位。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