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在2014年5月爆發被稱為「光輝五月」的反離保運動,當年約63萬人口的小城破紀錄有兩萬人上街遊行,抗議當局制訂讓特首和高官在卸任後可領取長俸和豐厚離任補償的法案。2016年5月,當地又再有數千人遊行,抗議身兼廣州暨南大學副董事長的特首崔世安決定透過澳門基金會向暨大捐款1億元人民幣(約1.1億港元),有利益輸送之嫌,但此後公民運動轉趨沉寂。澳門時事評論員黃東認為,目前澳門社運陷入低潮,預期未來十年內環境或都並不樂觀。
2014年的反離保運動是澳門社運的高峯,近萬人包圍立法會前草地,迫使崔世安撤回「高官離保」法案。同年秋天香港發生雨傘運動,10月1日澳門近千人在友誼廣場集會聲援港人爭取民主。但時至今年8月19日,有網民計劃在中區議事亭前地舉行集會默站聲援港人「反送中」,反對港警暴力,但最終卻被澳門警方以「鼓吹暴力為由」不批准集會而取消,當晚更有多人被警方截查和帶走。黃東指出,澳門立法會去年7月通過修改《集會權及示威權》法案,把以往組織集會示威只需向民政總署遞交書面預告的做法,改為要向治安警察局遞交,而治安警察局亦獲授權禁止集會示威進行,嚴重損害集會自由。
「澳門有學生想搞連儂牆,文宣都被馬上撕走,又被恐嚇,這種社會風氣不利公民社會發育成長。尤其是經過反送中後,澳門政府對公民運動的表達形式更加恐懼,將它提升至地區和國家安全的層面去打壓。」黃東指澳門人不至於完全沒有公民意識,但社運人士面對的壓力比香港更大,只是慶幸目前澳門尚未惡化至警察「入屋」搜查室內聚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