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衞生組織倡導「健康公平」(Health Equity)原則,提出「享受最高而能獲致之健康標準,為人人基本權利之一」,而像香港這樣一個容納多種族的城市,我們理應盡力依循和堅守這個原則。在12月初的一個研討會上,我和其他講者探討有關本港少數族裔健康的課題,包括「健康公平」狀況,以及如何制訂尊重多元文化的基層醫療政策等。
少數族裔人士基於語言問題,不懂如何去尋找合適的醫療服務,亦不知在哪裏接受服務,也難以取得相關的訊息,加上在他們的群體中,貧窮率普遍較高,因而影響到他們的健康。要改善問題,應在基層醫療政策上着手,並制訂一些針對性措施,例如加強地區康健中心對少數族裔人士的服務,包括提供繙譯服務,確保他們能與醫護溝通,從而得到適切的治理。在獲取資訊方面,將小冊子和網上資料繙譯成少數族裔語文版本,讓他們看得明白,有助增強其健康知識和保健意識。
除語言外,文化差異亦是障礙之一,舉例說,回教婦女必須由女醫生診治,而醫護人員亦須了解少數族裔人士的飲食習慣,才可對症下藥,以及提供切合他們文化需要的醫療服務。
本港擁有全球最有效率的醫療體系,但要加入包容少數族裔人士需要的政策,就需作出一些犧牲,例如醫生為少數族裔人士診症時需要繙譯,所需的時間較長,因而影響效率,成本亦相應地增加。雖然如此,少數族裔人士是社會的一份子,應該受到關愛,所以我們需要在醫療政策上作出配合,讓他們公平地擁有健康。
撰文: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
隔周三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