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持續的反送中抗爭挑起中共的「國家安全」敏感神經,中共更在10月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度提出要「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同樣是特區,快將卸任的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已搶先香港成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同時全面加推相關立法和措施,包括制訂《網絡安全法》,試行「天眼」監控系統人面辨識功能,擴大司法警察局權限至涵蓋國家安全並大增人手。當地民主派議員擔心澳門將成「秘密警察」社會,有時事評論員更直指隨着一系列惡法出台,澳門人公民權利全面倒退,漸與「一國」看齊。澳門先行,香港不遠矣?
《蘋果》記者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正式南下,出席周五(20日)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活動,並大肆犒賞。然而回歸前夕,澳門草木皆兵,隨着香港美商會主席及會長,以及泛民議員和中外記者等被指危害澳門公共安全而先後被拒入境後,記者帶着戰戰兢兢心情終於成功闖關。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依然遊人如鯽,但這著名旅遊區早在去年6月起已裝設了「全澳城市電子監察系統」(天眼系統),當局更計劃明年首季再在非旅遊區的僻靜地點增設800支鏡頭,令全澳「天眼」增至1,620個,並選取其中100支試行新增人臉辨識功能,最終至2028年,把全澳「天眼」增至4,200個,覆蓋填海得來的新城區。
製造恐懼心理 猛力加大司警實權
澳門早在2009年已根據《基本法》23條制訂《維護國家安全法》,到去年9月崔世安更仿效中央國安委的體制,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澳門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早前引述習的講話稱,澳門「在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方面樹立了榜樣」。雖然過去十年,澳門尚未有人因《國安法》被捕,但新澳門學社立法會議員蘇嘉豪接受《蘋果》訪問時說,當局設立國安委是出於完成北京下達的政治任務,對香港立下示範作用,其政治意涵遠高於應用價值:「《國安法》現階段不是用來執法,其存在價值是令人們的自我審查心態更強烈。例如有市民或團體為一些本地社會事務發聲,都有人會善意提醒說:『已立了廿三條,要小心啲』。它就好似頭上的一把刀,可能一世也不會砍下來,但懸在頭上已經足夠。」
天眼人臉辨識 或建大型資料庫
更令人擔憂的是,澳門還提出因應《網絡安全法》實施而修改法例,擴大負責刑事偵查工作的司法警察局職權,明確將與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的犯罪列入司警局的專屬職權。司警局將新增保安廳、國家安全情報工作處、國家安全罪案調查處、恐怖主義罪案預警及調查處等特定附屬單位,總人手編制擬由目前的1,266人在七年內增至約1,600人。蘇嘉豪批評,當局以保障調查重大犯罪警員的「人身安全」為由,建議負責國家安全案件調查的司警可豁免公佈任用名單,恐怕將形成「秘密警察制度」,而當局試驗人臉辨識「天眼」鏡頭亦有侵犯隱私權之嫌:「市民最擔心當局會否因為新增人臉辨識功能而建立大型資料庫,有齊全澳60多萬居民、以至入境旅客和外勞的資料,然後在一個畫面就可以搜尋到特定人士。」
澳門時事評論員黃東表示,每年對外公佈召開兩次會議的國安委運作黑箱作業,而在國安委成立僅一年多年後,澳門就推出一系列打壓公民權利的措施。「既然官方一直說澳門很安全,為甚麼要搞到全澳幾千個天眼監控?又要增設人臉辨識?……惡法構成的潛在心理威脅越來越大。」他又指在北京眼中「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落實,但這套模式難以在香港複製。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港澳的「一國兩制」很多內涵均不可比較,北京縱使有意願把澳門一套移植至香港實行,也必須考慮操作上的現實和當中的政治經濟成本。他指內地利用外資逾半都來自香港,而香港亦是其資金「走出去」的首選地:「中共可以再命令香港強化鞏固國家安全的規定,但如果這損害了外資的利益,北京是否要玉石俱毀?」他認為,香港只要不斷鞏固自身經濟實力,從現實上不用太擔心會變成「另一個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