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新指引防焗買加價Plan

醫保新指引防焗買加價Plan

【本報訊】政府鼓勵市民購買醫療保險,以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但每年續保保費加幅高過預期,相信是不少市民切身經歷;其中一大原因是保險公司有權單方面將保單升級,投保人很多時只能「焗住買」。不過,保監局上月底向業界發出新指引,列明明年9月23日起,保險公司續保時要盡量提供「不升級」選擇,將主導權歸還投保人。

健康科技平台heals行政總裁陳秀荷表示,指引實施後,意味保險公司不可只讓投保人選擇「加錢升級」,讓續保更具彈性。資料圖片

險商須提供「不升級」選擇

每年醫保續保時,保險公司都會因應投保人年齡增加、醫療通脹等風險因素調整保費。不過,過去兩年不乏保險公司的醫保保費加價近兩成,並同時將產品升級,提升賠償上限。此舉雖令保單追上醫療通脹,有較佳保障,但保費加幅卻非所有投保人都可負擔。

保監局上月底向業界發出《醫療保險業務指引》(指引31),其中第8.3項提到,續保時若向投保人提供更佳條款及保障,不論會否導致保費調高,保險公司都應在切實可行範圍內,另外提供「不升級」的選擇。

健康科技平台heals行政總裁陳秀荷表示,指引實施後,意味保險公司不可只讓投保人選擇「加錢升級」,讓續保更具彈性。不過,要留意原有保障有機會追不上通脹,「一分錢一分貨,客人有權選擇唔交咁貴保費,維持現有保障額,但可能原本只係保緊病房費600元,而醫院已經因為通脹加價,即係現有保單其實唔夠cover」。

10Life保險比較平台創辦人倫沛然就指,指引並非限制加價,「而且只係話要喺『切實可行範圍內』提供不升級選擇,並非一定要。如果舊計劃得返百幾個客,保險公司覺得風險唔make sense,都有理由直情唔再賣舊計劃」。本報曾就切實可行定義向保監局查詢,保監局回覆稱會透過審閱相關資料和實地視察,確保保險公司有充份履行指引中規定,設立公平對待客戶政策及程序。
記者:陳洛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