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全球陷入低息狀態,但中美貿易糾紛以至本港社會事件均尚未解決,投資情緒受壓。本港主要熱門十大屋苑,今年最高位「摸頂」買入單位,普遍在上半年誕生,其中八成單位估值已跌穿購入價。尤以鴨脷洲海怡半島跌幅最傷,半年跌價近兩成。
記者:湯家明 黃朗鈞
經濟陷低迷,零售市道轉差,市民消費意欲低,置業情緒亦由上半年一度高漲,至下半年急速降溫。雖然10月中政府《施政報告》放寬按保令樓市買賣一度轉活,但刺激作用僅持續一個多月;踏入本月,節日氣氛轉濃,二手交投更見轉淡。
麗港城太古城現「蟹貨」
本報統計主要十大熱門屋苑,今年最高造價摸頂成交,普遍在上半年誕生,經過半年來社會翻天覆地改變,現時該批「樓王」單位,當中八個銀行估價已較今年購入時插水,當中以鴨脷洲海怡半島最傷。
屋苑21座低層G室,屬臨海享有最廣闊海景單位之一,實用面積886方呎,4月時以高達2,030萬元成交,呎價1.84萬元。渣打銀行8月時對上述單位估價已低逾17%,僅1,677萬元;儘管《施政報告》推出放寬按保,惟滙豐銀行及渣打銀行昨對該單位網上最新估值同是1,635萬元,換言之,相隔八個月,估值較購入價相差達19.4%,金額相差395萬元。
97金融風暴後曾淪「蟹貨」屋苑之一的觀塘麗港城,成為今年十大屋苑摸頂跌幅第二位。屋苑4期23座中層H室,屬前排近海座數之一,實用面積748方呎,建築面積939方呎,5月獲買家以1,266萬元承接,呎價1.7萬元。滙豐銀行對該單位最新估值1,100萬元,相隔七個月,估值較購入價差166萬元,變幅負13%。
至於對二手樓市走向具一定指標作用的「中產屋苑」鰂魚涌太古城,銀柏閣中層H室,實用面積1,114方呎,年初樓市正值小陽春時以2,680萬元沽出,最新滙豐銀行對單位估值插水至2,538萬元,跌幅5.3%。
銀行悲觀 估值趨保守
雖然銀行之間估值存在差異,然而普遍對物業估值趨向保守,多少反映對未來樓市未見樂觀。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銀行估值一向保守,加上受近半年社會事件影響及經濟衰退,銀行看法更悲觀,嚴重調低目前估值。
莊太量表示,若以跌幅最大的兩個屋苑為例,海怡半島受早年港鐵通車概念影響,樓價被炒高,現在估值回落,屬合理現象;麗港城地理位置較差,又經常塞車,且鄰近觀塘、黃大仙等示威區,催淚彈殘餘物有機會飄至屋苑,影響買家置業信心,所以屋苑估值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