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美容院引入「新技術」吸引女士紋眉、植眼睫毛,消委會今年首11個月,接獲41宗涉紋眉及植眼睫毛的投訴,較去年同期激增52%。消委會指這類美容服務質素參差,有機會影響外觀或引致過敏,提醒市民不要對巧立名目的推銷手法掉以輕心。
植眼睫毛易脫落
其中有男士投訴原以680元光顧飄眉服務,經職員游說用以多近3倍、即兩千多元轉做仿真眉,但眉毛竟變得又黑又粗,兩邊眉頭不對稱,極不自然,投訴人感到沮喪,自信心大受打擊,要求退款。職員建議投訴人返回美容院檢查,但投訴人已對美容院失信心,正考慮循民事索償。
另一宗投訴人看到社交平台宣傳,美容院試做日式植眼睫毛,以約1,300元購買四次服務,惟三天後新植睫毛脫落,再補植亦沒有改善,要求卸下假睫毛時,真眼睫毛卻被剪短,但美容院拒絕退款;另有投訴人以1,850元紋眼線,雙眼卻痕癢腫痛,求醫後診斷是紋眼線墨料接觸眼球所致,美容院初時口頭承諾退款,其後經理卻稱沒收到其他人同類投訴,估計是投訴人皮膚較敏感,不會因顧客自身皮膚不適應而退款,建議將餘下補色服務轉為面部護理,遭投訴人拒絕。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這些服務很多時是技術性,「很幼細嘅一啲服務可能牽涉一啲較敏感部位,眼睛係敏感部位、喺當眼位置,係咪好睇、是否敏感,很容易會引起爭拗。」
■記者何家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