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廣播公司主要股權相傳易手在即,香港本地總經理跳船辭職,中資入股,並聲稱將會擴充至大灣區。
全球電視行業走下坡,除了網絡和手機,電視節目要固定時段在客廳一家大小老幼咸宜的坐下來看,已經是上一世紀的消費舊事。
電腦螢光幕一普及,手提電話的小型屏幕又追了上來。這樣一來,屏幕這件事,天下三分,就變成大中小三個尺碼:A,高清電視大屏幕;B,手提電腦中屏幕;C,手機的小屏幕。
很明顯,B最先會將A即客廳電視螢光幕擠掉。A的抗衡,就是電視台必須投擲重本,改良視像效果,令只能在A看到的高清纖麗畫面,在桌上的電腦版B之上看,就打了個七折,在手提電話的小螢幕C看,更打了個三折。
A為了生存,必須投擲重成本,拍大型的自然生態紀錄片、歷史考古紀錄片,還有就是成本高昂的電視劇。英美的「紙牌屋」和「皇冠」,將視像電視劇當做億萬金元的電影巨鑄來拍,而且一拍就是一季節一系列,向全球賣埠傾銷,才可收回成本,有所利潤。
但這種A級的電視大生意,必須與BBC或NHK一類的國家級電視台來投資,也就是說:自由巿場企業進入二十一世紀,不宜再經營A型大電視行業。
因此香港的TVB,如果是港資或台資企業經營,轉手給中國國營來辦,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對意識形態控制,不惜工本,字典裏沒有虧本這個詞彙,因為是一項政治任務,向上負責。背靠所謂的大灣區,意思是當然向一國兩制的那另外一制傾斜。
即使是這樣,也只有高齡和藍絲觀眾階層。年輕一代早已經手持一部手機,他們逐漸不再知道什麼叫做電視節目,只知道YouTube和所謂的視頻短片。
也就是說,在B能壟斷影像傳播之前,C已經後來居上。歐美出產的高成本大電視戲劇,不必在客廳裏的A看到,下一代關在書房裏有自閉症,用B來看,或者用C盯看,完全可以自得其樂。
香港還有一個問題:六個月來的社會風暴,令家庭的父母與子女撕裂。下一代不可能再在客廳裏與父母共坐在一張沙發,共享同一類型的電視節目。香港的下一代,思想和精神已經離家出走了,TVB只是上世紀留下來的一個香港家庭的空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