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作業】
【本報訊】教育局早前完成調查60宗近期社會事件有關的教師專業操守投訴個案,當中約30宗初步成立,最嚴重可能取消其教師註冊。《蘋果》獲悉,當中最少10名教師被教育局指行為失當,但局方調查期間並無直接接觸涉事教師,而是只按學校調查所得作為證據,直至教育局發信告知有關教師行為失當的指控初步成立時,涉事教師始有機會提交書面回應,但過程中仍無安排會面或聆訊。有律師批評,教育局此舉「好離譜」,有違公正,可被司法覆核挑戰。
記者:鄧力行
據《蘋果》獲悉,上述最少10名被投訴教師的處境相似,均是教育局先要求學校調查。教育局未直接接觸涉事教師,即基於學校調查結果發信,稱初步調查顯示涉事教師發表偏頗或煽動仇恨言論,對教育專業形象有負面影響,指其言論屬行為失當。教育局在信中並無要求涉事教師與局方人員會面,只要求他們提交書面回覆,又指局方會考慮按照《教育條例》採取紀律行動。據悉,涉事教師由始至終均不知道投訴人的身份,亦有學校對此不勝其煩,希望盡快了結事件,以免影響學校運作。
教局指行為失當
據《蘋果》了解,教育局處理反修例風波相關的教師投訴個案時,程序及手法並不一致。《蘋果》另行接觸一名在反修例風波中較早時期因網上言論而被投訴的教師。該教師透露教育局曾經邀請他與局方人員會面,他要求有工會代表或律師陪同,但局方拒絕,改為要求他書面答辯。最終局方並未就其書面答辯作任何回覆,便直接發信通知他正式裁決結果,指其行為失當的指控成立,亦無解釋為何不接受其辯解。他直斥教育局裁決完全是黑箱作業,漠視程序公義。
身為律師的教協副會長莊耀洸指出,取消教師註冊「好大件事」,凡牽涉教師註冊的問題,理應安排會面聆訊,不應只透過書面處理;又指涉事教師有權知道投訴人身份,了解有關材料是否透過黑客入侵等非法手段取得。他稱一旦有教師因此遭取消教師註冊,上述種種不公可成為挑戰教局的理據;按照《教育條例》可上訴至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甚至司法覆核。
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名譽專業顧問余惠萍亦於報章撰文,炮轟教育局不停立案調查教師在網上發表抨擊警暴言論的投訴,卻未有讓教師答辯,即妄下結論認為投訴成立。余指有關投訴多涉教師私人社交平台的截圖,侵犯個人私隱,教育局卻做幫兇,以非法材料指摘教師專業失當,實屬違法。
教育局回應指被投訴教師有充分機會向學校申述,學校亦有責任在提交予教育局的報告中載述,續稱如局方初步認為投訴有機會成立,會把初步看法告知被投訴教師,邀請對方提出書面陳述;若當事人認為有需要,可主動提出會面要求,局方沒排除與當事人面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