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今年累計突破萬宗,現時病人普遍沿用雞尾酒療法控制病情,惟長期服藥會使身體機能提早衰退,年長感染者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營養不良等情況。有非牟利機構指,公營醫療系統缺乏對年長愛滋病病人的支援,冀港府增加撥款,助病人及早得到適切治療。
記者:王春怡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總幹事劉燊燊指出,香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今年累計達到10,150宗,已發展成愛滋病的則有2,075宗,愛滋病病毒(HIV)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染,若感染後不接受治療,約半數人會在10年內發病為愛滋病(AIDS)患者,根據過往調查數據,2010至2016年本港新增感染者中35%為45歲或以上,年長感染者因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很多時會出現肌肉流失或行動不便等問題。
患者看九專科 「間屋似藥房」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指,HIV感染者需長期服藥,臨床遇過最年長覆診者80歲,服藥多年的患者免疫系統較一般人易老化,未能有效對抗外來病毒原體,易出現傷風感冒及結核病、肺炎或腸道寄生蟲感染等併發症,亦會增加患癌風險。林續指,現時對抗愛滋病病毒的一線藥物已較20、30年前的副作用減少很多,但仍有可能出現骨質疏鬆及新陳代謝紊亂等副作用,現時公院未有系統性為覆診病人檢驗骨質密度,心理治療及預防疫苗注射支援亦不足,冀政府從鼓勵病人求診及整體支援上都能改善。
註冊營養師唐梓峰補充,愛滋病感染者很多時會出現胃口欠佳和惡心肚瀉等問題,營養吸收不足令肌肉量減少,降低免疫力,形成惡性循環,若患者本身還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營養搭配方面就更需要注意。
63歲的Stephen 1998年發現染上愛滋病,一直服用多種藥物控制病情,惟服藥後約四年已出現許多副作用,包括胃潰瘍、青光眼及骨枯等,目前同時看九個專科醫生,包括眼科、胃科及精神科等,形容「間屋好似間藥房」。他指愛滋病潛伏期可達10年,擔心很多年輕患者害怕社會歧視目光,未必會及時或主動求醫,香港主要亦只有瑪嘉烈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九龍灣綜合治療中心有相關專科門診,冀政府可提供更多支援,「可唔可以好似老人科、兒童科咁,多啲資源醫呢一班病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