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監警會國際專家小組近日集體請辭,監警會下月初提交的首階段報告亦只能涵蓋到7月1日的事件。監警會前委員鄭承隆(圖)表示,市民應明白監警會的限定權力,對報告不應抱過份期望,並建議政府取消直接委任制,要求政府公開推薦名單,交立法會審議及投票決定合適人選。
籲市民勿期望調查報告
鄭承隆昨出席《城市論壇》時表示,市民應明白監警會權力有限,對報告不應抱過份期望。他指監警會及專家都希望詳盡調查,但現行條例上的限制,令他們根本無能力全面調查。被問到報告出爐會否令公眾大失所望,鄭表示監警會主席梁定邦已作期望管理,預先向外透露報告並不會有建議,亦非公眾期望的全面事件檢討,相信市民已能預料報告內容。
針對監警會缺乏調查權力,民權觀察成員王浩賢及鄭承隆批評監警會的條例不能與國際接軌,至少落後外國五至六年,需盡快改革。前警員、灣仔區候任區議員邱汶珊指出,有不少受害人因害怕投訴警方時反被檢控,因而認為應在監警會委員中增加民意代表,如18區區議會各派一名代表加入,亦應包括跨界別人士及青年聲音。
鄭承隆認為,邱提出18區各派一議員擔任委員做法有困難,因委員大多需有法律背景及熟悉監警會條例,未必18區都有合適人選。鄭認為可派一至兩位區議員擔任委員,或要求政府取消直接委任制,公開推薦名單,交由立法會審議及投票決定合適人選。王浩賢亦認同將名單公開,並跟隨國際慣例《巴黎原則》,委員中包含不同政治光譜、不同界別及有相關專業知識人士,相信能增強監警會公信力及認受性。
■記者凌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