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協議達成 華讓利換美停撐港專家:京誤判埋政治炸彈

中美貿易戰協議達成 華讓利換美停撐港
專家:京誤判埋政治炸彈

【中美貿易戰】中美貿易戰烈火狂燒近18個月後,兩國各自宣佈達成首階段協議。美方表示,中方承諾未來兩年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下同,1.56萬億港元)美國農產品、能源和製造業產品,當中包括增購320億美元(2,496億港元)農產品,中方則絕口不提具體採購規模及時間表。分析指出,中國冀透過經濟利益換取美國不再介入香港事務,但認為此舉未必能保證美國在香港問題上收口,指若北京繼續錯判形勢,香港抗爭只會更趨激烈。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中方承諾未來兩年購買額外2,0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能源和製造業產品,當中包括從美國農民手中購買320億美元農產品。換言之,每年增購160億美元(1,248億港元)美國農產品。此外,北京亦努力爭取每年再多購50億美元(390億港元)的美國農產品。不過,中方卻沒有立即披露具體採購規模及時間表。

中美元首過招近兩年,終達首階段貿易協議。設計圖片

華府簽署 兩國元首不出席

中方過去一直堅持,若要達成貿易協議,美方必須取消所有加徵的關稅,但隨着首階段貿易協議內容陸續公開,美方披露僅同意無限期延後原定於今日對1,600億美元(約12,480億港元)中國商品加徵15%關稅,對其他1,200億美元(9,360億港元)中國進口貨加徵關稅稅率則降至7.5%,對2,500億美元(1.95萬億港元)中國貨加徵的25%關稅則維持不變。不過,中方繼續口硬,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美方承諾將取消「部份」對中國擬加徵和已加徵的關稅,並會豁免更多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推動加徵關稅的趨勢從上升轉向下降:「這是個承諾,是肯定的。」

萊特希澤表示,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可望於下月第一個星期由雙方部長級官員在華盛頓簽署,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會參加。他表示,具體的協議內容將在未來數周內公佈,其包括有關中方提高打擊假冒產品、專利和商標侵權方面作出改善的承諾。萊特希澤也披露雙方協議的內幕,指該份長達86頁的協議直到美國時間周五早上10時(香港時間前晚11時)前尚未被敲定,特朗普隨後批准協議內容。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警告,假如中方拒絕遵守協議條款,美方將採取行動,包括加徵關稅。

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特朗普將關稅降至7.5%只是虛招,認為美國想從中國身上「攞多啲肥豬肉」,中國眼前形勢敵強我弱,希望至少在關稅上不再被美國予取予求,故以經濟利益冀換取美國不再介入香港事務。不過,他認為中方如意算盤未必打響:「佢以為畀錢可以搞掂美國,美國一邊割你忽肉,一邊冇喺政治問題上妥協。」認為若北京繼續錯判形勢,香港抗爭只會更趨激烈。

削減關稅有望改善中國製造業出口量。資料圖片

料北京對港政策或趨強硬

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認為,中美達成這份「初階段、有限度」的貿易協議,反映美國可以給予北京的壓力有限,只可以是口頭上的宣傳,而不是實質上的施壓,估計北京對港政策或會更趨強硬,北京對港的止暴制亂措施或會加強,預期香港街頭激烈衝突或會在新年後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