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十年人事幾番退? - 伍家謙

SUNDAY:十年人事幾番退? - 伍家謙

剛過去的12月12日,是香港足球代表隊(準確點說,是香港U23外加3名超齡球員)於東亞運奪金的10周年。十年人事,同行和球迷們都少不免在社交網站上懷緬一番;重看那些圖片和報道,感動如昔。那是近代本地球壇最標誌性一幕。然後呢?

上文提到那些激動人心的情境,我是無緣親眼見證,如今回想也真有點遺憾。沒錯當時我身處現場,但到快要進行頒獎禮時,我收到上司電話,指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將於球場內見記者。

作為一個「跑」香港足球出身的體育記者,我當然渴望親證港足領獎,但為了工作,也只有硬着頭皮前往記者室。至於當時曾蔭權說了甚麼,到今天已無法記起,不外乎是些官式稱讚之類吧;我記得的反倒是自己當年在人群中向他喊出的一條問題:「曾生,你盛讚球員表現好同為港爭光吖,咁往後日子政府會唔會喺支持足運發展上有多啲承擔?」

他那次見記者本來就不設問題環節,我也有了他不作答的心理準備;果然,完成發言後他就轉身離開了。然後呢?

然後,當屆政府承諾「起多十幾個足球場」,再撥款成立「鳳凰計劃」改革足運。10年過去,這隻鳳凰有否浴火重生?球迷們都有目共睹。行政總裁換人再換人,總教練們來去如潮;10年之間,香港足運數度花開花落,幾次雲卷雲舒,世界盃外圍賽看似有點起色,但不用多久又打回原形,無論怎樣都脫不掉那種原地踏步的味道──甚至,有點倒退。

10年之前,當時的特首仍願意入場支持港隊,就算那是個「騷」都好,他還是會開口稱讚球員為港爭光;幾年之後的那個,連在香港對中國的前夕說句「支持港隊」都不敢,說出口的是「體育界沒有經濟貢獻」;再之後的一人──噢!我猜她應該沒餘暇管體育了。

然後,就沒然後了。本地足球,恰似今日香港:我們都知道問題所在,卻無法改變現狀,無論以球迷或市民的身份,都被重重的無力感包圍;我們都只能憑藉回憶一個沒有那麼壞的年代,來作為當代傷痕的止痛劑。「5.19」說了幾十年之後才出現「12.12」,這次又要說上多久?希望不會太久;我還是傾向相信,香港球員和香港人,都有能力為未來的自己創造更美好的回憶。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