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力牆】重啟量寬 更難規劃退休 - 林本利

【林氏力牆】重啟量寬 更難規劃退休 - 林本利

筆者22歲開始教書,頭八年積極進修,找兼職賺錢和儲蓄,到30歲時儲到60多萬元才真正學習理財和投資。1993年和太太購入第一層600多呎實用面積的私人住宅,之後透過換樓,一開二、二開三,協助父母及家人改善居住環境。到2011年49歲時,有足夠積蓄從理大退下來,開展人生下半場。

2010年10月向理大申請提早退休,當時美國聯儲局開始量寬一年多,10年期穩陣的企業債券息率仍有4.7厘。筆者退休計劃簡單,資產三分一是自用物業,三分一是收租物業,餘下三分一是流動資產。流動資產中約30%認購10年期企業債券,息率4.7厘,30%分階段吸納大藍籌,每年股息近4厘,20%人民幣定存,年息有近3厘;餘下20%是港元、外幣及保險現金價值。不計自用物業,2,500萬元物業和流動資產,每年約賺4厘(不計升值),即100萬元夠付我們一家四口,及父母和外傭生活費。

儲局減息 本地息率下滑

轉眼九年,現況如何?資產值倍增至5,000萬元,但每年投資回報(不計升值)僅3厘,即150萬元,每年生活費多了50萬元,升幅約50%。這九年來物價升三成多,總算跑贏通脹,實質生活改善了。

聯儲局2014年10月停止量寬,2015年12月開始加息,由0至0.25%加至2.25至2.5%。息口回升,10年期企業債券息率仍有4厘,但聯儲局今年開始減息,企業債息僅約3厘。加上2014年初人幣開始貶值,不宜持有太多(筆者由20%減持至3%),退休投資組合已很難賺到每年4厘回報。

由此可見,港元跟美元掛鈎,隨着聯儲局減息,重啟量寬,本地息率下滑,對缺乏物業和股票資產的人來說,更難規劃退休生活。幸好過去幾年,政府透過按揭證券公司,推廣安老按揭、終身年金及保單逆按,協助退休人士自製長糧,並可賺取每年4厘保證回報。

筆者12月23日會出席《蘋果日報》舉辦的講座,和讀者分享退休理財心得,分析明年香港經濟和投資前景,到時候有機會和大家見見面。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