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張張素人面孔成新一屆區議會焦點,但美孚北當選的候任區議員李俊晞卻選擇走上一條較慢的從政道路,於當區深耕細作七年,這位堅毅不屈的「鐵男」終打破由同一建制區議員壟斷25年的局面。對於沒有地區工作經驗的素人亦能當選,李俊晞未有疾妒,反欣賞素人有新想法,可與政黨的地區經驗取長補短,冀未來四年在社區散播民主種子,贏回香港。
28歲的李俊晞人生有四分一時間在美孚北度過,自大專暑假在公民黨實習開始,即踏上從政之路。2015年,一心專注地區工作的李俊晞初試啼聲參選慘敗,「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好迷失。」經過與輔導員傾談後,李找回地區工作初心──「區議員係應該見得到」,繼續在當區「揼石仔」。
深耕七年始當選
落選後,李俊晞需面對零收入問題,期間靠財務策劃維生,銷售保險和強積金。他從不主動與街坊提起,「唔想畀人感覺到銷售」。他坦言當初選擇此職業是因工作彈性,若居民求助,他仍可隨時出現。再者,他亦考慮四年後的發展,盼從政以外另作打算。
時光一晃又四年,由1994年擔任區議員至今的深水埗區議會主席西九新動力張永森欲交棒於助理羅小燕,李俊晞成功突圍,七年努力終獲認同。另一邊廂,受反修例風波影響,多名空降的素人同樣報捷。到底,地區工作意義何在?李俊晞認為是一個開端:「你要令人哋認同你嘅理念,一定要先做好地區工作。佢見到呢樣嘢,先開始諗你個人。」
投票當日,一名年過90的老婆婆坐在輪椅對李俊晞說:「今次我最後一次投你啦!」原來,婆婆跌傷腰骨,本應入住老人院,但堅持先為李俊晞投上一票。街坊情,絕非一時三刻能培養。
當今的政治氛圍下,政治立場成左右投票的因素,但李俊晞未因此否定素人的實力,又稱讚素人對地區工作有心,願意跟進無人問津的地區議題,加上素人有新想法,可與政黨的地區經驗取長補短,「無分你我,大家功不可沒。」
雖然泛民於區選大勝,但李認為議席非最終目標,未來需要更多市民認同,「當我哋面對四年後政治氣氛唔一樣,我哋都係可以站穩陣腳,呢個係最大挑戰。」期望當選後改善地區,並改變整個區議會制度,例如增加撥款透明度,「唔好令人覺得再係以前私人俱樂部形式圍威喂,直情攞嚟食飯開party、派禮物。」
■記者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