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可不可以「打造」為一個國際金融區?答案是:如果可以,上世紀的葡萄牙人,一早就做了,而且已經與英國人領導的香港並駕齊驅。
為什麼葡萄牙人做不到?除了地中海民族喜歡享受,打造了澳門華人悠閒懶散的基因,葡萄牙行的是大陸法,而不是英美的海洋普通法。
倫敦、紐約、殖民地香港,之所以能成為貫穿全球的國際金融城市,因為三地皆行英國為首的普通法。英語世界文化,法律思維縝密,法治管理完善,英國人給你香港留下來的法官、大律師、律師隊伍,雖然二十年來不斷受到中國農耕思維的侵蝕和滲透,但這座理性的長城相對仍然穩固,令阿里巴巴最終也不得不選擇在前殖民地的香港上市。勿迷惑於義和團的民族情緒叫囂,認清現實真相,只有兩大脈絡:一是若有得選擇,中國人的那對腳,往那裏跑;二是若有得選擇,中國人的錢,會向何方流。
葡萄牙經營了四百年的澳門,殘餘那一點薄薄的西洋體味,當然也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澳門的法治不行:許多法官,持有中國大陸的所謂法律學位。澳門也有四成人口為二十年來的中國移民,而且大量來自福建。如此人口結構、知識水準,種種Logistics所限,美國人來開幾間賭場,金光閃閃的霓虹燈、北姑、按摩加當舖,可以裝點為一個中國式的泡沫消費城市,但一個國際商務港是要內涵的,澳門無法搭撐起一個國際社會共同認可、有契約精神的國際都會雞棚。
面對所謂葡語國家:葡萄牙為龍頭,在歐盟已經是第三世界,大西洋對岸的巴西、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除非中國的一帶一路,派錢派到那裏,指定澳門為一個結算中心,否則為何要繞大半個地球來澳門尋找任何跳板商機?
不過不要緊,只要推出一個口號,未成事先可製造大量內部伸手要錢的「商機」,譬如,香港趕快想辦法騎劫,先分一杯羹,可以向澳門小弟弟借鑒提供國際金融管理的經驗,先搭建一個「港澳金融經貿交流論壇」,匯集一批才俊,去南美洲考察商機,由於民以食為天,有電視台做一個南美洲吃喝玩樂節目,由香港福建愛國財團贊助,租寫字樓、租酒店宴會廳開酒會,印很多很多的卡片,做很多很多的訪問,打造一個巨大的氣場。
以後的事,如何收攤,以後再說,最緊要又一把米撒出,圍哄啄食了今天的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