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議會選舉、沒有政黨獲得過半數議席、沒有政黨領袖能夠組閣、議會解散、舉行議會選舉……這個循環再一次發生在以色列,令該國迎來一年內第三次議會選舉。民調發現,逾四成人把選舉一再「重播」的鬧劇怪罪於看守總理內坦亞胡頭上。
辦選舉耗270億
內坦亞胡的右翼利庫德集團跟中間派藍白黨在今年4月和9月兩次選舉都無法取得壓倒性優勢;在9月選舉後,內坦亞胡與藍白黨領袖甘茨先後獲總統授權籌組政府,惟俱無功而還。組閣期限前晚深夜屆滿後,議員昨天通過解散議會,明年3月2日再次選舉。
對內坦亞胡而言,下次選舉除了是烏紗保衞戰,還添多一重壓力,因他上月遭正式起訴賄賂、詐騙及背信罪,成為首個被起訴的在任總理。他一直否認所有控罪。法例未規定受起訴的總理要辭職,但他已知會司法部,明年元旦日會辭任總理外的多個部長職務。
選舉三度「重播」令民眾極不滿。以色列製造業協會指辦三次選舉將造成120億謝克爾(近270億港元)經濟損失。當地電視台的調查發現,41%受訪者認為政治僵局是內坦亞胡造成。
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