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剛選出年僅卅四歲女總理馬林(Sanna Marin),來自同志家庭。其執政聯盟五位黨主席都屬女性,其中四位不超過卅五歲。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不必說了,根本奶油小生,上任時四十三,行年四十七,樣子比四十一歲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年輕。
計埋小國,聖馬力諾還誕生過廿九歲的美女首席執政官丹布羅西奧(Vanessa D'Ambrosio)。
東方世界難以想像。若歸咎於人口老化,歐美更嚴重,怎麼領袖卻年輕化呢?歐美教育先進,於是英雄出少年?選民容易被俊秀外表吸引?沒那麼簡單。
乾脆是心態,公僕心態與君臨心態之別。
西方覺得,元首就是國民公僕,《聖經》說的:「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什麼年紀最好使好用?梗係三、四十歲的青壯年啦,扶老攜幼,猶如家庭經濟支柱,拉上補下。我們交稅蹺手,等小伙子服務我們吧。所以人口愈老化,安享晚年,領袖倒愈青春。
東方觀念相反,民主民主,你是民,我是主。千辛萬苦攀上權力頂峰,自要君臨天下。即使在和平歲月,擔凳仔終於輪到霸頭位,已經垂垂老矣,媳婦熬成婆,看朕怎家長式管治吧!既視權力為私產和終極報酬,當然容不得後生插手。
年輕人期望上一代交棒,敲下來卻是一記悶棍。
別笑,吾輩想法何嘗不根深蒂固?林敏驄某次告訴我:「自從美國總統都後生過自己(當時指奧巴馬),就很感觸。」難以接受。我從事人物專訪十多年,最大變化是早期被訪者通常比我成熟,於是問起來像請教前輩,主客投入角色嘛;當我踏入中年,面對二、三字頭的成功人士,哼哼,便阿Q精神認定他/她斤兩不足。人之劣根性也,不問賢愚,寧願鬥old pat pat,尤其庸者,一事無成也會變old pat pat的,寄望到時也有理無理受尊重。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四十四條白紙黑字規定:特首必須年滿四十周歲。難道區區彈丸之地的跛腳鴨政府頭兒,須要比泱泱法國(馬克龍就任時三十九)更講究持重和經驗?又根本寫給誰看呢?能在醬缸官場捱出頭,侍奉主子貼心,熬成人精,唔老才怪。
東亞世界,唯一英明少主,廿八歲登基,現齡卅五,叫金正恩。死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