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推出「網絡法庭」證據存區塊鏈

內地推出「網絡法庭」證據存區塊鏈

【本報訊】世界多國近年推行網絡法庭,藉互聯網處理簡易法律程序,當事人由起訴、受理至宣判皆可足不出戶。內地AI發展蓬勃,不但將部份訴訟環節移到手機處理,甚至將加入區塊鏈來儲存電子證據。香港律師黃國桐指出,虛擬法庭只用作處理簡單的小額賠償,形容如「調解中心」。有互聯網專家亦指出區塊鏈應用或存漏洞。

廣州互聯網法院去年審理首宗網購合同糾紛案。

黃國桐:難處理複雜案件

網絡法庭主要處理網上交易糾紛、知識產權、電子交易責任等賠償問題,內地首次營運網絡法庭可追溯到2017年,杭州網絡法庭當時用了20分鐘,遙距審訊一宗網絡小說侵權和解案。當局在今年3月進一步試行「移動微法院」,在微信設電子訴訟平台,將部份訴訟環節移到手機處理,以減省成本及突破地域限制。截至10月底,「移動微法院」擁116萬個實名註冊用戶、7.32萬名註冊律師,已在網上處理314萬宗案件。

「大家為咗方便會叫佢AI court,但我覺得係調解中心……一定唔會取締傳統上的法庭程序。」香港律師黃國桐指出,網絡法庭可用來處理簡單的小額賠償,雙方在出席網絡法庭前基本上願意和解。不過黃指出,牽涉複雜答辯程序的案件理應當面徵詢、看案例當面對質,不適宜透過網絡法庭解決。

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力倡的區塊鏈,未來在網絡法院亦有角色。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建立「司法區塊鏈統一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分散式存儲、防竄改的特點,為超過1.94億條數據上鏈存證。香港互聯網協會網絡保安及私隱小組召集人楊和生指出,如果「正確落實」區塊鏈,技術上的確可保障證據不會被輕易竄改,不過一旦程式編寫有錯,難免有設計陷阱,要有多重保安檢查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