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審先判】
【本報訊】一名教師本周一於上水因涉嫌管有鐵釘、電鑽、白電油等被捕,教育局在教師被捕翌日已要求其所屬學校考慮暫停其職務。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表示,學校作為僱主要決定被捕教師是否適合繼續在校內任教,教育局亦會嚴肅跟進,最嚴重可能會取消其教師註冊。中學校長會前主席李雪英認為,若在法庭未有判決前將教師停職,或會將衝突帶到學校,從學生利益出發,「請教育局再諗一諗」。
記者:鄧力行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出席立法會會議後表示,學校要決定被捕或被控教師是否適合繼續任教,主要考慮對學校和學生的影響,以及會否對學校構成威脅,與是否因其所犯的事作懲罰未必有直接關係。楊續稱,對於教師投訴個案或被捕情況,局方都會嚴肅跟進,主要考慮事件是否屬實,以及當中有否違反教師專業操守,最後作適當懲處,可能是警告或譴責,最嚴重是取消其教師註冊。
中學校長會前主席促三思
教育局前日透露,已就106宗與近期社會事件有關的教師專業操守個案展開調查,有60宗初步完成調查,當中約30宗初步成立,正考慮懲處。
中學校長會前主席李雪英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事件中學校需要處理的並不是一個教師的操守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氣氛的問題,若在法庭未有判決前將該教師停職,可能引致學生示威及外界聲援,將衝突帶入學校,「到底暫停佢職務會令學生受影響少啲,抑或令學生受影響多啲?如果我用學生利益去諗,我都請教育局再諗一諗」。
李雪英續稱,以往亦有被控教師未定罪已停職,但一般是因為涉及校內暴力行為,停職是為免涉事教師會對學生構成威脅;但若控罪牽涉校外行為,學校需要考慮停職會否令學校更不安寧。
李雪英指出,現時教育局的做法有如「將個波拋返畀學校」,學校在教育局「強力勸喻」下不能完全自主,在現時本港對立的社會氛圍中,「其實係令到學校好為難」。
李認為,該教師被捕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在整個社會氣候裏面其中一件事,若單獨考慮如何處理「實際上唔通」,社會動盪下,處理時亦應考慮做法是否有助緩和,還是會令紛爭更加熾熱。
對於教育局已判斷約30宗教師專業操守個案初步成立,李雪英直言,現時政府與民間互不信任,教育局處理個案透明度卻不高,「到最後有冇公信力,啲人接唔接受呢?其實有另外一啲衝突點喺度」。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教育局要求將涉案教師停職屬未審先判,為學校帶來巨大且不必要壓力。葉強調,現時濫捕濫告非常嚴重,不能單憑被捕或被控判斷某人是否做錯或是否適合教學工作。他呼籲學校管理層考慮教師被捕個案時必須小心和持平,確保程序公義,包括無罪推定、有申辯機會、有尋求工會及法律意見的權利,以及有上訴權利等。